非遗文化作为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为了响应国家关响应了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多个重要号召,同时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2024年7月10号至8月6号,烟台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微尘志愿服务队,走进芝罘区所城里、多个社区及各成员家乡开展以“锦绣绒华,对话非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深入探索绒绣艺术及其他非遗文化的魅力,促进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对绒绣艺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同时,我们还积极联系当地的绒绣传承人,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深入地了解绒绣文化及其传承现状,7月12号至14号,我们团队走进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的烟台绒绣展览馆,深入了解烟台绒绣的相关情况。团队成员首先前往非遗绒绣的传承人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了了解了他们的绒绣作品,并和绒绣师傅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了烟台绒绣发展的历史。接着,在绒绣师傅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手尝试绣制简单的绒绣图案。我们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了从选材、配色到绣制整个过程的复杂与艰辛,感受到了每一针一线中蕴含的深情与坚守。
图为微尘团队出征仪式合影
图为绒绣师傅讲解绒绣作品的制作过程
图为在绒绣师傅指导下绣制图案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宣传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烟台非遗绒绣文化,我们团队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我们准备了精美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册,深入橡树湾社区、虞美人广场、烟大海水浴场等多个景区和校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宣传。通过讲解绒绣的历史背景、特色及工艺价值,团队成员成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与兴趣。紧接着团队成员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济宁、临沂、滨州、烟台等地的各社区、乡镇,向人们介绍烟台非遗绒绣的历史、技艺、发展现状及传承创新面临的挑战。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绒绣的科普文章、视频和图片,进一步扩大了非遗绒绣文化的影响力。
图为宣传手册
图为队员讲解烟台绒绣
非遗文化在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凝聚力、传承传统知识和技艺、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烟台非遗绒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团队成员在未来将继续学习、扩大宣传、拓展应用、参与保护、加强合作与反思总结等方面的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徐静 纪程尚 王娇阳 刘家亮 刘诺其 李靖文 高爽嘉 邢思雨 张赟晨 陈志慧 程子芩)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