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本次修订的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大类,并于12月1日起实施。
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大类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大类图形符号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标准修订中主要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适用范围、类别构成、图形符号进行了调整。相比于2008版标准,新标准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类别由原先的6大类调整为4个大类,小类别由8个调整为11个;标志图形符号共删除4个、新增4个、沿用7个、修改4个。
标志的类别构成
删除的图形符号分别是大件垃圾、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和瓶罐;新增的图形符号分别为灯管、家用化学品、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沿用的图形符号分别为可回收物、纸类、塑料、金属、织物、电池和家庭厨余垃圾;修改的图形符号分别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玻璃。
另外,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又可称为湿垃圾和干垃圾。
可回收物中小类别标志用图形符号
有害垃圾中小类标志用图形符号
厨余垃圾中小类标志用图形符号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
据悉,目前30个城市已经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1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列入立法计划。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各省、自治区均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浙江、福建、广东3省已出台地方法规,河北等13省地方法规进入立法程序。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中国政府网共同推出“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近期将依托“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平台正式发布并上线运行。该小程序覆盖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市民可通过小程序查询生活垃圾分类,并直观看到各城市当前分类标志情况和新标准标志调整情况,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调整期间的衔接和新标准的宣贯将起到积极作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