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浙商经济

一杯奶茶钱解锁“娃圈时尚” 义乌商家转行卖娃衣一个半月逼近2万单

时间:2025-08-18 10:20:20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绒欣潮玩"店铺内,负责人展示一组亮眼数据:即便抛开批发订单,仅依靠主播直播带货,店铺每月仍能实现三五十万元的娃衣销量。事实上,娃衣热潮非偶然,在今年的消费市场中,潮流IP"LABUBU"以独特丑萌设计在社交平台引发传播,国际明星“晒娃”进一步推动其衍生品类走红,为娃衣市场带来流量红利。

正因如此,娃衣品类迎来爆发增长,商家迅速布局,从基础到高端定制,风格从现代潮流到非遗主题设计,各类“娃衣”不断涌现。随着娃衣成为玩偶爱好者"养娃"过程中的必备单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监测,2024年淘宝天猫平台娃衣全年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超117.08%;2025年5月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1755483719663181.jpg

从消费端来看,娃衣已逐渐成为“养娃”(饲养玩偶)人群的刚需。26岁的杭州市民小丽是一名“娃圈”爱好者,她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晒娃OOTD(今日穿搭),“我们在周末小聚时,会给娃娃穿上不一样的衣服,搭配好眼镜、围巾这些配饰,有时候,给娃娃穿搭的精心程度甚至超过给自己打扮。”

事实上,给娃娃穿衣服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年给芭比娃娃换装,便是许多女孩的童年记忆,毛绒玩具、树脂人偶、棉花人偶的服装、饰品,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如今,年轻人热衷为娃娃购置新衣、带出门旅游“拍大片”,在小丽看来,这正是切中了提供情绪价值的“养娃经济”。

在社交平台的娃圈里,娃娃们的衣橱可谓是“行走的文化宝库”,每一套穿搭都能解锁一段别样旅程:娃娃穿苗族百褶裙配蜡染上衣,游黔东南苗寨或桂林漓江,与民歌共美好瞬间;晋商大小姐身着祥云马褂与缎面长裙,头戴点翠发簪,漫步平遥古城;襦裙轻盈、广袖翩跹,配精致团扇,娃娃立龙门石窟佛像前或洛邑古城红灯笼下,随手拍穿越千年氛围大片。引得网友纷纷评论“这才是娃衣的正确打开方式”。

1755483744749289.jpg

记者在多个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娃衣”关键词发现,页面展示的产品价格普遍集中在10元至50元区间,亲民的价格门槛大幅降低了消费门槛,让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都能轻松参与到“娃衣消费”中。

“花一杯奶茶钱就能给玩偶换身新衣服,既划算又能带来好心情。”记者在采访时多次听到了这样的回答。在“养娃”消费者看来,娃衣价格能在不增加生活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何乐而不为!”

不仅如此,低价格门槛还催生了“批量购买”“场景化搭配”等消费习惯,有消费者一次下单5-8套不同风格的娃衣,用于搭配玩偶的日常“穿搭”“拍照”,甚至为玩偶打造“通勤装”“休闲装”“节日装”等专属衣橱,进一步带动了娃衣市场的复购率提升。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楼勤峰介绍,过去几个月,在“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上,“娃衣”一词冲上热搜榜,一直处于平台热搜词前列。闲鱼数据显示,7月相关商品的搜索量较上个月月翻了10倍。

1755483845572503.jpg

“之前守着手机壳生意做了三年,没想到转行卖娃衣才两个月,生意火到超出预期!”主营电商业务的义乌商家磊哥笑着算起业绩:自今年6月底从手机壳赛道转向娃衣销售后,店铺日均订单量直接飙升至600多单,截至目前总销量已逼近2万单,“订单太多,工人们加班赶工都忙不过来!”

娃衣市场的“供不应求”,也让嗅觉灵敏的商家集体“上头”,“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商户们也迅速抓住了这一商机。96年出生的义乌创二代朱子艳,她关注到情绪价值的赛道,敏锐开启“发饰+娃衣”双赛道模式,“娃衣市场火爆,主要源于其低成本、高适配性和高复购率,相比盲盒更具持续性。”

娃衣虽小,市场潜力却不小。有数据显示,全球玩偶服装市场预计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规模不断扩大。且赛道细分带来诸多机遇,价格上,有手工刺绣、高定面料的精品,也有平价快消的基础款;功能上,可换磁吸配件、发光材质等创新设计成为新卖点。

1755483813429942.jpg

目前,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深刻变革,情绪价值成为驱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麦肯锡调研显示,65%的中国消费者将精神满足列为首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为产品带来的愉悦感、治愈感或社交认同感买单,无论是能带来仪式感的盲盒潮玩、提供情绪舒缓的萌宠周边,还是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创产品,都在印证‘悦己消费’的持续升温。”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峰表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