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浙商经济

浙江商品市场“玩”跨界融合迎来消费新发展

浙江商品市场加速回暖 全省成交额同比增长8.49%

时间:2023-10-23 11:28:34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作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引擎之一的商品交易市场,情况到底怎么样?10月23日,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在国家系列政策的刺激和杭州亚运会等各项因素推动下,全省商品市场加速回暖,成交额稳步上升。今年1月至9月,全省商品市场成交额达1.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9%。

  浙江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稳步增长

  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达到1.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9%。从地区来看,杭州、绍兴和金华等地的商品市场成交额位居全省前列,这三个地市的前三个季度成交额占全省的比例为53.27%。从季度数据来看,一至三季度的市场成交额基本保持在0.54万亿元以上。

image.png

外国采购商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挑选商品

  龙头市场的作用在今年仍然明显。全省共有262家年成交额达十亿元以上的市场,今年1月至9月的成交额达到1.38万亿元,同比增长9.73%。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已经启动了“品牌出海”计划,积极举办各类行业垂直展览和境外贸易对接会等引流活动。今年以来,该市场实现的总成交额为1660.19亿元,同比增长13.64%。

  与此同时,场均交易金额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前三个季度,全省商品市场的场均成交额达到5.58亿元,同比增长4.35%。从市场类型来看,场均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市场分别是化工原材料市场(包括液体化工、石油、成品油、塑料)、针纺织品市场和果品市场,它们的场均成交额分别为96.34亿元、51.75亿元和38.01亿元。

  工业消费品市场客流量和成交量大幅增加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得益于杭州亚运会、中秋国庆假期和市场季节性因素三重影响,工业消费品市场的客流量和成交量大幅增加。以杭派精品服装市场为例,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至今,市场的成交额达到了2200万元,相比同期上涨了约15%。

  大幅增长的背后还有商品市场的未雨绸缪。2020年8月份以来,浙江省以打造现代商品市场示范省为目标,以“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核心,大力开展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服务大提升行动,全省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9.1亿元,完成公共服务能力大提升为主题的商品市场“五化”改造982家。

image.png

钱江小商品市场为外国消费者提供翻译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亚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在比赛之余纷纷走进杭州的商品市场,“五化”市场得到国际性亮相。“在亚运会开始之前,市场就建立服务群,给经营户群发翻译软件,并在中庭设置零钱兑换点、翻译服务点。”钱江小商品市场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在杭州意法服饰城的市场入口处,市场方还专门设置志愿者服务台,为外国游客提供翻译和介绍引导服务。采荷街道与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联动,配备多名英文志愿者,“只要商户有需要,赶赴市场只需5分钟”。

  据悉,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杭州钱江小商品市场等亚运场馆及亚运村周边专业市场,市场客流量与平时相比平均增长20%左右。

  商品市场“玩”起跨界融合迎来新发展

  商品市场也在跨界融合中寻求新发展。记者走访时发现,桐乡羊毛衫市场开展了名为“订单换门票”的时尚古镇体验券活动,这进一步深化了文旅融合,在拓展“市场+古镇”的模式中取得了成果。据统计,共向经营户和客商发放了6450张体验券,通过这些体验券的使用,总计带动了销售订单达到了699.5万元。仅今年第三季度,桐乡羊毛衫市场集群的成交额就达到了161.84亿元,同比增长了59.06%。托运量也达到了3万吨(不包括快递),而客流量更是累计达到了475.15万人次。

image.png

普陀水产市场开起了直播

  普陀则“玩”起了特色水产电商直播联盟,促进共富市场建设。据介绍,该市以国际水产城电商产业园为基础,通过培训、孵化和整合的方式,构建具有普陀特色的水产电商直播联盟,推动渔村电商提升质量和效益。目前,已经孵化了包括“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兔子集市直播工坊等在内的7家机构,并且依托这些工坊开展了80多场各类培训,培训人数接近2500人次。例如,“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已经完成了超过9000场直播,带动了200多名本地农民就业,使农民年增收总额达到了200万元。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马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