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 马佳丽)约4万平方米展示展销区域、1600多家主体、1.3万种农产品……走进农博会的展览现场,各种“吃的喝的”一应俱全,各式新技术、新设备精彩纷呈。为期4天的“2022浙江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落下帷幕。
据悉,本届线下农博会以“农业强国浙江先行 乡村振兴惠民共富”为主题,主要分为宣传展示和产品展销两个部分,宣传展示部分由中心展区、机械强农展区、服务惠农展区、金奖和地标产品展区、省级单位展区、各市特色展区、对口地区展区、品牌农业展区等8个部分组成;产品展销部分由各市展销区组成。
和往年不同的是,结合网上农博,今年农博会还自带“小黄车”,产品基本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农博会线下商品,线上同步有售,逛展消费者现场先尝后买,手机扫码下单,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创新+品牌 各地特色好物齐聚一堂
大家耳熟能详的玉环文旦,被富有创意地画上了彩绘,并勾勒出了“吉祥”“寿”等字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像这样的彩绘、造型文旦买来放在家里当艺术品,也可以放几天再吃。”据台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彩绘文旦不仅味道可口还具有趣味性,颇受消费者的追捧,像这样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能够帮助农产品提高知名度和扩大销售。
“这个季节是柑橘类农产品的旺季,台州柑橘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前茅,本次农博会带来的黄岩蜜桔、玉环文旦等都是台州特有的。”该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农博会还来了葡萄柚、“绿美人”、春香柚等新品种,还有很多如杨梅汁、杨梅酒、水果罐头、枇杷露、柚子膏等水果深加工类产品。
除此之外,天台山云雾茶、温岭玉麟西瓜、三门青蟹、大陈黄鱼……印有台州区域品牌“台九鲜”标志的各类品牌产品包装精致,布满了展台。据悉,台州展团本次以“三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了74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现场展示展销,推出近千种台州特色农产品,新老品种百花齐放,在本届农博会上,台州共有34个产品凭借产品品质和创新度脱颖而出,其中获得金奖31个,新产品金奖3个,充分展示了台州“三农”发展、稳产保供和特色农业发展等取得的成果。
来到温州中心展区,记者看到了来自北麂岛的鲜活大黄鱼。在温州,有“无黄鱼不成宴”之说,温州作为浙江大黄鱼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年产大黄鱼超1.5万吨。
“我们整个鱼的体型都是很修长的,尾柄都很长。”据该展位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拥有30万立方的海上牧场,并以天然饵料为主的饲养方式,能够让大黄鱼拥有低密度、大空间的天然生长环境,从而使得这些大黄鱼接近野生大黄鱼的品质,肉质紧实,入口即化。”
记者还注意到,带有“温州特色”的预制菜产品也是温州展区的一大亮点。“我们温州的文成山药口感很糯、很香甜,但是烧制起来有点麻烦,像我们就研制了糯米山药鸡的预制菜,打开加热后马上就可以吃了,非常便捷。”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优农中心副主任翁洁羽介绍,这两年,温州紧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力争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产业名城”,深入开展预制菜“十强百品”培育推广,已经逐步形成米面制品、糯米山药、鱼糜制品、瓯味小吃等十大预制菜产业链,本届农博会温州中心展区以“预制温州味 瓯菜天下鲜”为主题,集中展示温州预制菜产业发展成果。
近年来,农博会上的名优农产品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显示,浙江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154个,绿色食品2757个,三年实现总量翻一番,新增速度连年全国第一。
数字+科技 描绘智慧农业新图景
除了展示展销的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各式农机设备、数字农业、未来美丽乡村场景等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场景、智慧农业的创新技术,也是本届农博会一大特色亮点。
摄像头扫描、机械臂一剪一吸......一台模拟工作的采茶机器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采茶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如西湖龙井茶这样一芽两叶、一芽一叶的名优茶采摘。”据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贾江鸣介绍,该采茶机器人使用双目摄像头扫描茶叶,实现3D定位,从而精准找到芽叶所在位置,并通过机械臂,一剪一吸两步,实现芽叶机械化采摘。
与其他农业机器人不同的是,茶叶采摘机器人不仅要精准识、保证芽叶的完整性,同时要保证采摘速度,实现“准、快、轻”,这就对机械臂的操作精准度和采摘速度具有很高的要求。该采茶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相机定位、机器人采摘末端执行等技术上突破了一个个难点,技术日趋成熟。
“目前单个机器臂采摘一片芽叶的速度在1秒多,两个机器臂可以赶上一个人工,未来在采用6-8个机械臂的情况下,预计一台机器可以代替3-4个人工。”贾江鸣介绍,“我们在2022年初做了采茶的试验,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最新一代的采茶机器人预计会在今年春茶季进行测试,如果这一代机器人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效果,预计将在今年年终进行商业化的推广。”
本届农博会的“机械强农展区”集中展示了浙江制造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业机械,其中为浙江丘陵山地特别研发的山区丘陵机械新装备也集体亮相。
“我们这款极目植保无人机主打丘陵山地飞防,针对像果树、茶叶这类山地作物,可以在90°以下的坡地,实现全自主飞行。”据该展位负责人刘紫君介绍,这款无人机不仅可以代替人工作业于打药、撒肥和投饵,特别是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帮助农民解决山地经济作物的植保问题。
除此之外,数字化元素在本届农博会随处可见,充分展示了浙江坚持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发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快驱动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
其中,由16块大屏组成的“浙江乡村大脑2.0”格外抢眼,共囊括了18个“浙农”系列应用,几乎涵盖了浙江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浙江乡村大脑”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归集“三农”数据23.93亿条,构建农村承包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特色图层101张,浙农码赋码用码1.52亿次,日均点击量超120万次。
带动农民增收 讲好新农共富故事
浙江农博会不仅作为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的平台,更是集中展示了浙江在农业农村发展、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台州市仙居县,在本届农博会上集中展示了全产业链“神仙大农”仙居农特产品,展现了仙居县在打造共富农产品模式上的积极探索。
“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由农户生产,生活委员监管、推荐,大农公司来加工包装销售,通过这样一套运营模式,打造共富农产品,来使农户好的产品能够卖到好的价格。”仙居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朱水星介绍,目前“神仙大农” 这个农产品公共品牌已经覆盖了全县75%的农户,纳入品牌体系销量达到12亿元左右,对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达到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如今“神仙大农”品牌包含粮油、茶叶等八大类,已有127个品种、240款规格产品入驻,同时,仙居县农业局出台了“神仙大农”一整套完整的选品体系,从产品源头对质量进行把关,以数字化手段做品控管理,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质量追溯。
近年来,浙江农创客培育体系也成为全国样板,本届农博会上也少不了浙江农创客们的身影。
在本届农博会现场,浙江农创客们合力打造了一个“农创村”,通过农创中心、文创中心、创新中心、共富中心、和美家园等五个板块,浓缩呈现了浙江农创客们在广袤农村大地创业创新,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农博会期间,还举行了农创客培育政策发布暨创业合伙人招募活动,多地发布了农创客培育政策,在素质提升、帮促机制、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为农创客送出“大礼包”。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通过政策引领、能力提升、对接服务、宣传引导等多项举措,吸引一大批农创客返乡创业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浙江省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4万名,“90后”占45.5%,本科及以上学历超42%,创业领域包含种养加、产供销、乡村旅游、乡村运营等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浙江全省培育10万名农创客、带动百万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今年的农博会还邀请四川、吉林、新疆、青海、重庆等5个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地区以及海南、台湾地区等农业企业参展,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番重启农博会线下展会,不仅全面展销名特优新农产品,满足广大市民购置年货的需要,拉动全省优质农产品消费,更是突出农业“双强”、共同富裕和线上线下融合三大特点,还充分激活这一专业性品牌展会在农业产销对接、城乡交流融合、区域协同合作的平台作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