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财经 > 产业经济

海保人寿8亿元增资背后:开业以来累亏超10亿元、近两年保险产品大幅度停售

时间:2025-08-29 17:08:41 来源:消费日报网

1.jpg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海保人寿一则8亿元增资公告引发关注。

  近日,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保人寿”)披露的《海保人寿2025 年 2 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显示,海保人寿于 2025 年 5 月 30 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关于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琼金复[2025]51 号),同意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 8 亿元,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加至23亿元。

  对此,海保人寿对记者表示,我司本次增资事项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批准,并已根据监管机构要求,将增资相关情况在公司官网进行披露,新增8亿元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请贵刊以我司官网查询结果为准。增资有关事项如贵刊希望进一步核实情况,可联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人身保险监管处,我司可提供联系方式。

  不过,记者向海保人寿询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人身保险监管处联系方式,海保人寿工作人员表示,“经确认,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的采访,需要走官方途径,贵刊可按海南局官网的电话预约或传真、邮寄采访函。”

  海保人寿开业以来累亏超10亿,近两年保险产品大幅度停售

  近年来,海保人寿业绩承压,开业以来累亏超10亿元。

  记者发现,海保人寿的2021年业绩开始两年大幅下滑,至今仍未达到2020年水平。Wind数据显示,2018-2024年,海保人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4亿元、12.65亿元、16.11亿元、12.07亿元、10.44亿元、11.30亿元、14.76亿元.

  净利润方面,海保人寿除了2021年实现盈利外,其余年度均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超10亿元。Wind数据显示,2018-2024年,海保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97亿元、-1.18亿元、0.09亿元、-1.80亿元、-3.18亿元、-2.5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保人寿的资产负债率出现逐年大幅度攀升。Wind数据显示,2018-2024年,海保人寿资产总计分别为17.24亿元、25.33亿元、42.91亿元、51.50亿元、56.77亿元、53.00亿元、69.33亿元;海保人寿负债合计分别为2.76亿元、11.78亿元、30.37亿元、39.10亿元、47.56亿元、46.44亿元、64.06亿元。按照上述数据计算,海保人寿的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6.01%、46.51%、70.78%、75.92%、83.79 %、87.62%、92.40%。

  债务连年攀升,海保人寿的所有者权益六年缩水近9亿元。Wind数据显示,2018-2024年,海保人寿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为14.49亿元、13.55亿元、12.53亿元、12.40亿元、9.20亿元、6.56亿元、5.27亿元。

  对于上述情况,海保人寿对记者表示,公司财务表现受市场周期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近年因折现率下行,加提责任准备金导致亏损是全行业险企的共性问题之一,根据57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我司的亏损已在逐渐收窄。“另外,少量不良资产计提减值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我司已积极优化投资策略与管理,2025年一季度,我司综合投资收益率在行业中位列第11,较上一年提升59 位。”

  关于负债率问题,海保人寿还表示,保险行业的负债统计方式,与其他行业有显著不同,简单来说,险企产生保费收入即形成相应责任准备金负债。按贵刊口径统计,反映的正是我司保费收入的稳步提升。

2.jpg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同意海保人寿募集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4亿元。

3.jpg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原中国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同意海保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

  此外,海保人寿也曾两次尝试通过发债补血,但未能在中国货币网查询到海保人寿的发债信息。一次是在2022年7月12日,原中国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同意海保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第二次是在2023年12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同意海保人寿募集次级定期债务,募集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4亿元。

  对于上述情况,海保人寿对记者表示,次级定期债务与资本补充债性质不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查询并交易,前者属于私募性质,无法在银行间市场公开查询。我司于2024年6月成功发行次级债0.88亿元,且已在公司官网公开披露信息。2025年第二季度,我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3.86%,资本结构稳健,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

  在业绩承压之下,记者发现,2023年6月以来,海保人寿的保险产品出现大幅度停售。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8月1日,自2020年以来,海保人寿有740条公告。其中2023年6月以来,涉及保险产品停售的有326条。

  海保人寿对记者表示,保险产品要严格根据定价利率的变化而调整,近年来定价利率的多次下调,势必导致险企按监管规定下架旧产品,上架新产品,此为正常经营行为,并非我司特例。

  资产收益持续承压,2023年底花2亿元购买关联公司地产

  在长期亏损之下,海保人寿甚至一度在2023年底花近2亿元购买关联公司地产。

  记者注意到,除2021年外,海保人寿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负数。Wind数据显示,2018-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海保人寿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分别为-3.94%、-6.93%、-9.07%、0.73%、-16.63%、-40.37%、-43.08%、-10.66%。

  净资产收益数据虽为负数,然而,海保人寿一度在2023年底花2亿多元从关联公司国采(武汉)企业总部管理有限公司购入地产。

  具体来看,2023 年 12 月 3 日,海保人寿披露了《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报告(2023 年 1 号)》指出,海保人寿以物权方式投资武汉国采中心 T4 栋 2-11 层不动产项目(以下简称“交易标的”),为非自用不动产项目,交易总价款为2.03亿元,交易对手(关联方)名称为国采(武汉)会展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上述地产再由海保人寿出租给国采(武汉)会展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国采(武汉)企业总部管理有限公司。据2023 年 12 月 22 日海保人寿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报告(2023 年 2 号)》,国采(武汉)企业总部管理有限公司承租海保人寿以物权方式持有的武汉国采中心 T4 栋 2-11 层不动产项目所,租赁期限为五年, 租金总额为6308.67万元。

  在国采(武汉)企业总部管理有限公司与海保人寿关联关系的认定方面,海保人寿股东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 20%)的联合实际控制人之一王俊民及其兄弟王学民对交易对手施加重大影响,根据监管关于保险公司关联方的相关认定规定,确定该国采(武汉)企业总部管理有限公司与海保人寿构成关联关系。

  对此,海保人寿对记者表示,我司坚持在合规前提下积极布局优质资产,在亏损背景下,更需主动寻找具备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机会。武汉国采中心T4栋2-11层不动产项目每年可贡献近6%的稳定投资收益,此笔关联交易已经监管和相关部门批准,并在我司官网披露,是合法合规的投资经营行为。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性房地产(包括保险公司以物权方式或通过子公司等方式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增值(扣除减值、折旧及所得税影响)”金额,为公司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金额与偿付报告规则要求的成本模式计量金额之间的差额,属于按监管规则对计量模式的差异调整,并非投资性房地产本身的减值亏损。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