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不到半年时间,贵州银行被查原高管又添一位。2月2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称,曾担任该行首席专家的王向东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双查”。此前不久,包括原董事长在内,贵州银行及其分支行已有3位原高管被查。
记者注意到,贵州银行曾被巡视组点名指出存在领导班子建设薄弱等问题。此前,由于原董事长任期内的违规事项,贵州银行曾连收多张罚单。
资料显示,贵州银行素有“含茅量最高的银行”之称,该行业绩曾有过高光时刻,但近年来增长渐趋乏力。有业内人士认为,因关联交易限制等,茅台对贵州银行的推动作用不能被高估,近年来该行对茅台的授信净额整体在下滑。
多位原高管被查
据显示,贵州银行是贵州省唯一一家省级法人银行,成立于2012年10月,2019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不到半年内,包括前董事长在内,该行及其分支行已有4位原高管被查。
2月2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贵阳市纪委监委消息:贵州银行原首席专家王向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贵阳市监委监察调查。
(截图自贵州省纪委监委官网)
据贵州银行招股书,王向东是一位“老银行人”,其从业生涯起始于中国银行,历任中行贵州省分行行政处房产科主任科员、贵阳市河滨支行副行长、东山支行副行长、云岩支行行长、遵义支行行长、贵州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贵阳地区业务发展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2013年,王向东离开了工作18年的老东家,加入贵州银行担任总监级职位,协助分管该行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扶贫金融部。期间,先后兼任贵阳市花溪支行行长、贵阳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都匀剑江支行行长、黔南分行行长等职务。据贵州银行2021年年报,2022年3月,王向东因工作安排不再任职总监,此后转任该行首席专家一职,直到此次被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向东之前,贵州银行已有3位原高管被查,且相隔时间较近。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等消息:该行原董事长李志明、水城支行原行长张登奎、村镇银行管理部原总经理李国文,皆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分别于2023年10月、11月、12月被通报在接受“双查”。
近年来,金融反腐持续高压,贵州银行多位原高管被查或有迹可循。2023年2月,贵州省委第九巡视组指出,该行存在压力传导递减,严的氛围没有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发展意识不强,信贷、不良资产处置、集中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洁防控不到位;领导班子建设薄弱;推进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巡视组还表示,收到了反映一些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等有关方面处理。
今年1月,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与贵州银行党委联合召开2023年下半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党委会。会上,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披露称,2023年以来,监察组协同配合省纪委监委有关办案部门和地方纪委监委严肃查办严重违纪违法腐败案件8件,其中派驻贵州银行纪检监察组立案审查6人。
领导班子建设薄弱,也让贵州银行在风险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短板。记者注意到,在李志明卸任董事长后不久,该行曾连收多张监管罚单,涉及李志明任期内的违规事项,其中因对贵州银行逆程序调整内部机构设置问题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李志明被罚款5万元。无独有偶,因对该行关联交易管理薄弱,向关系人(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问题负有直接责任,李国文亦曾被罚款5万元。
今年2月4日,贵州银行连收3张罚单,该行黔南分行、荔波支行、独山支行因部分高管未经核准任职资格即履职、要求借款人以存放一定资金为条件匹配发放贷款、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合计被处以罚款85万元。同时,时任该行黔南分行副行长(主持工作)的罗林洪、荔波支行行长助理的明丽芳、独山支行行长的宋敏,因负有责任分别被处以警告或罚款。
(截图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业绩增长渐趋乏力
在贵州银行的诸多身份标签之中,“含茅量最高的银行”尤为显著。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茅台集团”)位列该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2%。
贵州银行与茅台集团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多年前。2001年,该行前身遵义市商业银行成立时,茅台集团就已入股。2012年,遵义银行与安顺银行、六盘水银行合并变更为如今的贵州银行,茅台集团所持该行股份从15.27%稀释到约7%。经过几轮增资扩股,茅台集团在贵州银行的股份稳定在12%。
作为明星股东,茅台集团对贵州银行的加持不小。2018年,据茅台集团发布的《关于子公司与贵州银行开展存款业务的关联交易公告》,该集团全资子公司茅台营销公司、茅台酱香公司和茅台财务公司因经营业务及发展需要,拟与贵州银行发生存款业务。
茅台集团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年末,该集团在贵州银行的期末存款余额为80.09亿元。另据贵州银行2019年年报,茅台集团在该行的授信余额为2.31亿元,占贵州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为0.58%,位居第三。
也正是在2019年,贵州银行成功登陆港股,实现资本市场的华丽一跃。从业绩表现来看,该行多项主要经营指标数据得到很大提升。规模方面,该行总资产再上一级台阶,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同期营业收入增速由上年的1.67%大幅上升至22.08%,净利润增速也超过20%。
不过,此后,贵州银行并未延续高歌猛进的态势。上市后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该行营收、净利增速双双跌至个位数,且近年来增势渐趋乏力。2020年至2022年,贵州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5.06%、4.35%、2.1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95%、3.34%。2023年上半年,该行营收增速回升至6.9%,但净利润增速进一步降至1%。
(截图自贵州银行2022年年报)
有业内声音认为,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近年以宴席为主的各类白酒消费场景在多地受限较为明显,同时经济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中高端白酒的市场需求,这让与部分酒企深度绑定的银行感受到些许寒意。并且,出于关联交易的种种限制,贵州银行能够享受到大股东茅台集团的积极推动作用不能被高估。
从贵州银行的关联交易数据来看,茅台集团近几年在该行的授信净额趋于下滑。2020年至2022年末,贵州银行对茅台集团的授信净额分别为2.38亿元、1.97亿元、1亿元,占该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依次为0.57%、0.44%、0.2%。2023年上半年末,贵州银行对茅台集团的授信净额有所增长,为1.04亿元,但占该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仍为0.2%。
(截图自贵州银行2023年中报)
而被贵州银行寄望于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引擎的金融市场业务,恐难当提振盈利能力的大任。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金融投资在该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仅次于信贷业务,但不同于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有所收窄,贵州银行金融投资减值损失由2022年同期末的-0.26亿元骤增至7.88亿元。众所周知,资产减值损失一定程度上会对净利润形成“侵蚀”。
此外,贵州银行并不被资本市场青睐。上市首日,该行股价便跌破发行价,此后虽有回弹,但大多数维持在发行价附近,交投寡淡。截至今年2月5日,贵州银行收盘价报1.64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去33.87%,近一年跌幅为13.82%。
就贵州银行多位原高管被查,以及内控合规、业绩变化与茅台加持、股市表现等方面,截至目前该行尚未进行回复。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