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中国银行日前发布一季度财报,一季度中国银行营业收入为1649.29亿元,同比增长2.56%;同期归母净利润为543.64亿元,同比下降2.90%。
截止一季度末,中国银行资产总计为35.99万亿元,资产规模大幅增长。长期以来,六大国有行的股息率普遍较高,对于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024年,中国银行的股息率为4.42%,且近年分红派息总额逐年提高。从市盈率来看,国有行的估值普遍较低,也受到外资“抢滩”。
目前,中国银行正深耕国际化业务,同时加强数字化及金融科技的布局。另外,中国银行持续追踪技术变革演进趋势,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景和创新路径,在多方面取得突破与进展。
年度累计分红总额714亿元
据财报,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营业收入为1649.29亿元,同比增长2.56%;其归母净利润为543.64亿元,同比下降2.90%;其扣非净利润为546.15亿元,同比下降2.02%。
此前,中国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财报,其全年营业收入为6300.90亿元,同比增长1.16%;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378.41亿元,同比增长2.56%。
截止一季度末,中国银行资产总计为35.99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0.93万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22.05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0.99万亿元。另外,中国银行负债总计33.02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0.91万亿元,其中吸收存款25.61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增长了1.41万亿元。
由此可见,中国银行无论是资产负债总额还是在发放贷款、吸收存款总额上都有所增长。
作为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的分红派息连年持续进行,且近三年分红总额也呈持续上涨之势。2024年,中国银行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713.60亿元。
持续深耕全球化经营
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是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比较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在境外的资产总额共计8.30万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总资产为5.71万亿元,占境外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8.83%;亚太地区(除香港澳门台湾)的资产总额为9373.02亿元,占比11.30%;欧洲地区的资产总额为9916.04亿元,占比11.95%;美洲地区的资产总额为6268.77亿元,占比7.56%。
2024年,中国银行实现境外机构利润总额共计为790.38亿元。相应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现利润总额为606.86亿元,占境外机构利润总额的比例为76.78%;亚太地区(除香港澳门台湾)实现利润总额为79.48亿元,占比10.06%;欧洲地区实现利润总额为72.80亿元,占比9.21%;美洲地区实现利润总额为24.26亿元,占比3.07%。
对比来看,中国银行境外业务的重心在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除两地外的亚太地区。在这些区域中,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的境外业务又是重中之重。
据财报介绍,中银香港是中国银行控股的在港上市银行,依托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深耕香港本地市场,把握跨境业务机遇,实施东南亚一体化经营,推进绿色金融实践、优化综合服务质效、推动跨境金融发展、增强一体化协同能力、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全力提升发展质量。
另外,新加坡分行则积极推进中新金融合作,着力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其落地了首笔挂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熊猫债项目。
加快金融科技与数字化步伐
在金融科技及数字化经营方面,中国银行持续追踪技术变革演进趋势,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景和创新路径。
2024年末,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员工共计14940人,占比为4.78%;其中境内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1606人,占比为4.24%。2024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境内监管口径)238.09亿元,占营业收入3.76%。
目前,中银集团云平台总体规模达3.80万台服务器。截至2024年末,分布式技术平台对接326个应用,前端技术平台推广至153个应用,大数据技术平台推广至157个应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银行深化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2024年新增超900个业务场景。该行运用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推进基层减负,覆盖超3000个场景应用,月均执行任务超20万次。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影像识别能力,累计支持超200种票证识别。该行还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建立专职队伍并加快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智能研发场景用户超3600人,使用量达170万次,月均生成代码超133万行。
在数字化方面,中国银行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着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2024 年,中国银行在高级管理层(执行委员会)下设数字金融委员会;制定了《中国银行数字金融行动方案》,以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提升数据科技基础能力、完善数字化运营管理、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加强安全与风险管理、巩固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五个方面,制定31 项行动措施。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