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助贷新规实施倒计时不足三个月,各平台的贷款综合年化利率压降至24%大势所趋,但有些助贷平台通过“权益会员”变相抬息却越发猖獗。
记者注意到,近期,一个名为“青松融”的助贷平台投诉量飙升,仅消费保平台上和青松融相关投诉量一个月达266条。投诉显示该平台通过捆绑“会员”变相突破利率限制,单次扣费金额少则数百元,多则千余元。平台宣称此类设计“自愿购买、非强制”,但部分用户遭遇默认勾选扣费、退费难等问题。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青松融当前贷款余额达到了约50亿元,在行业中的体量不小。面对监管红线以及客诉压力,这类疯狂试探合规红线的平台还能走多远?
借款第二天扣取大额会员费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
这意味着,助贷行业提供服务的年化利率被压降至24%以下已是大势所趋。记者从行业获悉,自5月起,多家助贷机构已紧锣密鼓地启动年化利率从36%降至24%的合规转型工作。
不过,个别助贷机构仍游走在“灰色地带”,以“会员费”的名义在贷款利息之外收费,借款人的综合借款利率水平仍居高不下。
所谓的平台会员,也称为“增值权益包”。这类产品的定价通常依下款额度而定,申请的借贷额度越高,权益费用也越高,价格区间从199元至1999元不等,并且是一次性进行扣费。
其中,青松融平台就是加收权益费的代表。最近,有消费者阿贵(化名)反映,自己5月28日在青松融借款一万元成功后,于5月29日早晨收到一笔扣款短信,账单显示是一笔1299元的会员费扣款,商家名称为会员卡。阿贵对此毫不知情,联系短信中的客服要求退回费用,而客服方面表示无法退款,称“是借款的附带条件。”
记者在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者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平台上看到,近30天和青松融相关的消费者投诉有266条,其中大部分表示自己借款时对于会员费的存在是不知情的,往往是借款第二天收到扣款短信,联系客服后才知道和青松融的借款相关。有消费者表示:“借款4000元要扣除599元会员费,我知道肯定不会同意。”
“平台将原先的不合规助贷服务费换上新马甲,做成了会员费,本质上是应对助贷监管新规的又一种新花样。”一名助贷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种平台向用户推广权益包、会员卡的增收模式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能搞捆绑销售侵害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要做到客户自愿、质价相符。
记者注意到,有个别消费者如小成(化名)在青松融借款页面注意到了关于会员的提示,显示包含了美团、体检等权益,小成认为自己不需要,便手动进行了取消勾选,然而借款的第二天,仍被扣款1499元。
“客服表示是加速放款的权益,使用了就不支持退费。”小成对于相关说法并不认可,一是因在借款时会员页面并未显示加速放款功能,二是自己并未勾选同意购买会员,质疑青松融存在拆分利息的嫌疑。
据了解,后续青松融客服向小成回电,提出给予其500元关怀金或者减免还款金额800元的解决方案。对此小成表示无法接受,认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除会员费,并且没有使用相关权益,要求全额退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助贷机构的权益产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将“免息券”“提额券”等金融权益产品与多种外部权益组合成权益包,且以虚拟权益为主。第二,多数产品注明不与借款额度、放款结果相关联,且通过第三方扣款,试图淡化贷款费用的属性。
公开信息显示,青松融的运营方为深圳青松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青松数科”)。据消费者反映,会员费并非由青松数科公司直接收取,而是通过深圳荔枝云服技术有限公司扣款,且扣款往往发生在借款的第二天。
尽管平台有意与借款时的收费区隔开,不过,青松融客服在回复客户时直言,会员费的收取仍与放款存关联。
投诉信息显示,就扣款费用客服通常向客户解释是会员权益,“不开通的话是会影响放款的”,“客服说不开会员的话下不来款,审核5-8个工作日会拒掉”,消费者因此质疑青松融通过借款时强制开通会员变相收取“砍头息”。
对于青松融和荔枝云服的关系,青松融客服向记者表示“有合作。”对于收取会员费的依据和标准,以及消费者反映的会员费退费难等问题,记者分别向青松融和荔枝云服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会员费合规性、可持续性存疑
资料显示:青松数科成立于2021年2月,法定代表人汪泽华,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所属行业为技术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的研发、技术咨询,投资咨询、经济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等。
官网称,青松数科为消金、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我们以数字能力智能风控为核心,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赋能。”
助贷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与助贷平台的合作协议中必须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同时,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也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有行业人士指出,助贷机构通过荔枝云服这类会员权益服务平台向消费者收取会员费用,某种程度上为平台建立了一层合规“防火墙”,规避了监管,还可帮助分担甲方客户投诉的“火力”。
据官网介绍,荔枝云服是一站式付费会员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今年3月,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2000万元。
此外,助贷平台在向会员权益服务供应商批量采购第三方权益折扣包时,采购价格往往远低于售价,可赚取中间的差价。助贷平台为会员权益平台导流,还可以收取一定的“返佣费”。其中的盈利就可以用于弥补风险成本损失。
记者注意到,青松融主营的是现金贷中的下沉客群,这意味着资产风险较高。
融360平台信息显示,青松融的贷款年化利率区间为24%-36%。多名消费者提供的借款信息也显示,在青松融的贷款年化利率近36%。再加上会员费,该平台综合利率水平明显将超过36%。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此外,融360平台信息还显示,青松融的还款规则约定,若借款人单期提前还款,则前6期不支持提前结清,第7期后支持。若借款人申请提前全部结清,则不支持。青松融不允许借款人提前结清的规定被质疑属于霸王条款。
综合来看,助贷平台通过会员费增收的模式,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均面临严峻挑战。会员权益产品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期关于青松融的投诉近200条,大多数反映强制扣会员费问题。记者注意到,投诉信息中,青松融的部分合作金融机构也受波及。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于2025年6月7日在“青松融”平台贷款4000元,放款方为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次日该消费者又被扣取了599元会员费用。该消费者表示是平台自动勾选会员,自己并不知情,要求退费的同时希望长银消费作为放款方加强对助贷机构“青松融”的监管。
助贷新规强调规范合作机构准入。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目前记者未在长银消费金融公司官网看到助贷合作名单。“青松融”是否是公司的合作方?公司对于“青松融”另收会员费的相关情况是否知悉?就相关问题记者向长银消费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行业人士表示,按照新规要求,下阶段金融机构必将提高合作门槛,无资质或风控能力弱的机构可能被踢出名单,违规“马甲”类助贷、导流平台或将逐渐消失,助贷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哪些平台能在监管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