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小雨点小贷”)因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249.1万元罚款。时任首席风控官和运营总监也一同被罚。
资料显示,小雨点小贷成立于2015年,是具有全国网络小贷资质贷持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3亿美元,股东为港资企业数网金融有限公司,出身于香港千亿豪门李兆基家族的李家诚是其控股股东。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小雨点小贷迎来一名新任首席风控官隋立波,隋立波曾任中信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处长、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风控总监。彼时行业普遍认为,小雨点小贷在高管团队中补充风控专业人才,或是为强化整体风险控制能力。
从最新罚单来看,小雨点小贷公司风控合规水平仍待提升。
回应:不涉及违规采集和查询
征信违规是近期监管重点,近日,小雨点小贷因相关违规收到的罚单则刷新了央行对小贷公司开出的罚金新高。
罚单显示,小雨点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249.1万元罚款。同时,监管层实施了“双罚制”,有两名高管因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被处罚:时任首席风控官曹某和时任运营总监陈某帆分别被罚14.2万元。上述三张罚单公示期均达五年。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对于上述监管处罚,小雨点小贷回复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司2023 年1月1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征信管理事项进行了全量检查;本次检查属于行业常规执法检查,也是我司自2017年8月接入人行征信以来,第一次接受人民银行的现场执法检查。针对检查发现存在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违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二)因过失泄露信息;(三)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四)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或者对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不予更正;(五)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我司相关问题不涉及违规采集和查询”,小雨点小贷方面表示。也就是说,该公司此次被罚与违反信用信息提供相关管理规定有关。
有从业人士分析,考虑到罚金较高,小雨点小贷可能是信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多项违规,比如在报送逾期信息等征信不良记录前未充分告知借款人,或是提供的信用信息有误等。
记者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平台上,近日,有消费者反映“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上报的我的征信工作单位错误”。另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小雨点小贷的借款因疫情原因产生了逾期,就被上了征信。2024年的4月,消费者结清贷款后跟小雨点小贷取得联系,申请调整预期信用记录,但一直被拒。
“主要是因为早期系统偶发性不稳定导致的不良告知短信漏发送等情况。目前已不存在该等情况。”小雨点小贷方面表示,关于罚单所涉内容,公司高度重视,已于5月完成全部整改。目前公司已完善技术手段,形成多重核验机制规避后续再发生此类情况。
小雨点小贷同时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行政处罚的公告》,表示目前公司日常运营和各项业务均保持正常稳定运行。
在贷余额占比10%的消费贷投诉频频
相比征信方面的投诉,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多个互联网投诉平台上,小雨点小贷教育培训贷款业务乱象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今年5月,消费者易女士在咨询湖北宏鑫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学历提升课程时,在工作人员“教育免息分期,平台承担利息”等营销话术下,办理了教育分期业务。易女士表示,自己是在未被明确告知该分期实质为贷款的情况下,签署了金额为5800元的分期协议。后续发现该分期需通过小雨点消费金融平台还款后,易女士要求退费,却被以“课程已开通”为由拒绝。易女士认为,上述教育机构在自己未实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拒绝退费,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同时希望可以解除与小雨点小贷的贷款合同。
6月17日,另一名消费者投诉,自己被成都民富生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恶意欺诈诱导,在小雨点小贷办理了3995元的分期贷款。该消费者称,该教育机构以“贵州法学自考本科2026年新增数学科目、2025年为改革过渡年”等虚假政策为由,搭配伪造截图实施欺骗;同时编造“内部名额仅剩两三个”“上级催促”等话术,利用根本不存在的“内部学籍管理系统”制造焦虑,迫使自己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匆忙办理分期。希望小雨点小贷可以终止合同,解除该笔分期业务。
此前据广东民生热线报道,多位应聘者先通过招聘平台了解到面包烘焙等高薪岗位,然后被邀约到一家名为广州小分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公司。然而,6980元到9980元不等的培训费让许多刚毕业的求职者颇感压力,工作人员便借机开始诱导求职者办理信用贷款。不多数求职者因此被诱导“自愿申请”了名为“小雨花”的信贷产品。
“小雨花”即小雨点小贷旗下的消费贷产品“雨花贷”,面向18至60周岁的消费者,单户额度在1000元-20万元之间,支持医美、教育、培训、生美等多个消费场景。
官网明确,“雨花贷”自主支付类贷款的上限为5万元,受托支付类贷款放款至商品或服务交易提供方或符合监管要求的第三方。对此行业人士表示,受托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的风险,但前提是合作的医美、教育机构“靠谱”。否则金融机构易受这类业务合作方牵连,贷后风险上升。
据小雨点小贷方面介绍,目前C端消费贷在贷余额占公司整体余额的10%左右。”而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和小雨点小贷相关的投诉已达到2194条。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和培训分期纠纷、过度催收等有关。
对于培训贷业务乱象,小雨点小贷方面回应表示,公司教育培训贷款产品属于场景类消费金融的常规产品,业务模式也属于行业通行的典型模式。基于场景消费金融与商户之间的依赖特性,公司一贯注重对合作商户的管理,并从管理制度、协议约束、合作方行为守则等方面,建立了对合作商户的管理体系。
例如,在与合作商户合作的过程中,公司持续通过线下走访或者调研、合同约束、日常业务监测、消费者投诉处理、贷后回访等方式开展管理及监督。对存在严重问 题的合作商户进行警告、暂停合作或终止合作等处理,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不过,小雨点小贷方面直言,即使该公司已采取如上种种方式确保教育培训贷款客户的消费者权益,但基于消费贷款产品小额、分散且面向广泛C端客群的特性,客诉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痛点和难点。小雨点小贷表示,公司将在合作商户管理的纵深度、对客投诉及舆情管理方面,做出进一步升级和优化,加强合作商户的合规及消保培训、升级对客投诉管理以应对市场提出的新挑战。
正大力推广小微经营贷产品
记者注意到,目前小雨点小贷主推的是一款名为“雨商贷”的经营贷产品。公开资料介绍,雨商贷是小雨点小贷打造的一款面向农商小微实体及其企业主的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产品额度最高300万元(物流应收账款贷款创新业务额度可提至不超过500万元),借款期限最多24期,年化利率0%-24%。
此外,记者从行业获悉,除自有业务外,小雨点小贷也有助贷业务,公司通过与蓝海银行、锡商银行、亿联银行、新网银行、客商银行等资方建立合作,以联合贷或助贷形式开展贷款业务。
相关合作信息在小雨点小贷官网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亦有所披露。可以看到,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列表显示,绑定账户、发起联合贷款申请时,客商银行等需要小雨点小贷共享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属企业信息。
“小雨点截至目前累计放款 480 亿左右,其中超过 80%投放向小微企业主。”小雨点小贷向记者介绍。历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其累计发放贷款规模为440亿元,即5个月时间小雨点小贷体量增加了40亿元左右。
记者关注到,近期有多个贷款中介宣称自今年3月1日起,雨商贷预计通过率提升幅度35%-40%,大额客户占比持续加大。自3月5日申请人年龄上限从60岁调整为63岁(含),提示客户可以多多进件,放心冲量。实际上,官网显示,目前雨商贷的贷款对象年龄已进一步放宽至18(含)-65(含)周岁。
对于放宽的原因,小雨点小贷方面回复记者表示,一是国家政策鼓励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小雨点的初心是通过创新科技手段解决小 微企业群体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服务小微企业将一直是小雨点着 力发展的重点方向。
不过,“纯线上信贷”“最高贷300万”等产品设置下,公司如何应对可能随之上升的资产质量风险?对此,小雨点小贷方面称,将通过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风控能力,通过多重数据源来,加自研融合模型不断提升小微风控能力。
记者注意到,背靠实力股东,小雨点小贷为提升自身合规水平和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人才方面近期也是引入了新的血液。
资料显示,2024年10月,小雨点小贷迎来两名新董事——隋立波、李锦南。个人简历显示,隋立波曾出任中信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处长、平安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风控总监等职位。目前隋立波在小雨点小贷担任信贷首席风控官。
李锦南此前为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领域的律师,现出任小雨点小贷董事兼集团总法律顾问。
行业普遍认为,小雨点小贷在高管团队中补充专业人才,对于提升其合规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必将带来助益。小雨点小贷提升风控能力、服务小微能力的质效后续将如何体现,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