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财经 > 金融

亿联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大降69%:线上资产利润空间被挤压、投诉增多

时间:2024-09-10 13:49:17 来源:消费日报网

图片1.jpg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刘坤媛)日前,吉林亿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联银行”)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实现营业收入 6.05 亿元,同比下滑4.87%;实现净利润 0.18 亿元,同比下滑69.49%。业绩下滑的同时,该行还出现了资产规模缩水,截至上半年末,亿联银行的总资产降至487.87亿元,较年初减少29.88亿元。

  这或与该行个贷业务的压降有关。通过与助贷导流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2021年末亿联银行的个人贷款曾达到348.22亿元。不过,亿联银行在靠流量获客的同时也引来不少投诉,且不良率近年来上升较快。截至今年上半年底,该行个人贷款余额为289.98亿元,较年初减少26.39亿元。

  个人贷款规模见顶后连续下滑

  官网信息显示,亿联银行2017年5月由中发金控、吉林三快科技(美团)等7家知名民营企业在长春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30亿元,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以“数字银行”为定位,亿联银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

  民营银行本身成立时间短、知名度较低,“一行一点”的模式,使得业务经营拓展难度更大。因此拥有互联网基因的股东对于民营银行开发客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美团作为主发起人之一,对亿联银行的获客和业务增长提供了重要帮助。

  通过与美团点评、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等头部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广“亿联易贷”线上消费贷款业务,亿联银行的零售信贷规模开业后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至2020年末,该行的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51.90亿元、200.55亿元、307.26亿元,期间年度增量均超百亿。

  不过,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互联网贷款新规下发,银行通过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平台开展贷款业务的渠道受阻。

  2020年3月,亿联银行自营贷款产品“亿贷”落地。

  近年来,亿联银行加快推进自营渠道互联网运营建设,同时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助贷业务合作。据联合资信披露,截至2022年底,亿联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37亿元,其中助贷占比在80%以上。目前,亿联银行官网披露的合作导流获客机构名单有美团小贷、百望股份、泛华集团、无域科技、分期乐、小雨点小贷、用友普惠、数禾科技、万达小贷、桔子数科、小花钱包、小赢普惠等53家机构。

图片2.jpg

  图片来源:亿联银行2023年年报

  不过,亿联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在2021年达到高点348.22亿元之后,开始收缩。2022年、2023年,相关指标分别为347.84亿元、316.37亿元。

  或受此影响,亿联银行资产规模自2021年以来也持续缩水。据梳理,亿联银行的资产规模在2021年增长至高点599.65亿元后,近两年多来连续下滑,2022年、2023年分别为536.34亿元、517.56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亿联银行资产规模继续下降至487.87亿元,较年初减少29.88亿元。在贷余额305.53亿元,较年初减少30.49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为289.98亿元,较年初继续减少26.39亿元。其中线上消费贷款余额209.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近216亿元亦有所下滑。

图片3.jpg

  图片来源:亿联银行2024年半年报

  对此,亿联银行表示,贷款结构是基于风险策略进行的综合调整,以风险损失的情况决定业务的结构。近两年来,该行基于对市场的判断,结合该行服务的客群特征,采取主动防御性政策,调整资产结构,稳健发展。

  就个人贷款展业情况,亿联银行表示,目前与互联网或场景平台合作是民营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的普遍现象,该行成立时间较短,行业知名度及品牌尚未成熟,但在自营渠道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大投入人力和财力,以提升自身渠道的获客能力。

  业绩互联网银行中“吊车尾”

  盈利方面,亿联银行近年来的业绩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亿联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15.67亿元、14.35亿元、10.83亿元、10.65亿元,连续3年下滑;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0.52亿元、0.96亿元、1.4亿元。其中,2023年净利润实现同比44.33%的大幅增长,在18家民营银行中排在第14名。

  亿联银行是四家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存、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银行之一,另外三家为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与同属“互联网基因”的微众银行等相比,亿联银行在财务表现上仍有一定差距。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亿联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下滑4.87%;实现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滑69.49%。2022年、2023年该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业绩为何突然下滑?对此,亿联银行回复表示,一方面资产端的线上经营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自营渠道在系统、数据、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增加,加上资产风险走高,也进一步降低了盈利性。

  报表显示,亿联银行该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下滑了12.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77.4%。报告期内,该行信用减值损失上升,同比增长18.57%至4.1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2024年上半年末,亿联银行不良率从2023年末的1.61%升至1.73%。不良贷款余额5.28亿元,上半年,亿联银行关注类、次级类、损失类贷款金额和占比较年初均上升。

图片4.jpg

  图片来源:亿联银行2024年半年报

  记者了解到,亿联银行近年来消费者投诉量增长明显,也和贷后方面的压力上升有关。年报披露,2022年、2023年,亿联银行收到的投诉工单分别为1706件、5903件,增幅达到了246%。涉及业务类别主要为个人贷款业务中的协商还款、催收问题、征信异议处理、质疑息费等方面。

  对此,亿联银行方面表示,该行投诉量增加受客户投诉渠道拓展、反催收等黑产鼓动客户等因素影响,“客户投诉中以投诉催收居多,占比80%以上。客户其实是希望通过投诉方式达到减免息费或本金、延期还款等目的,2023年增长投诉中近90%为此类贷款客户。”

  亿联银行关于2023年度消费投诉工作的报告显示,其受投诉的情况还涉及债权转移后客户仍旧致电监管投诉。

  亿联银行认为,从法律角度看,债权关系转移后,应视为该行对借款人享有的该部分债权终止,终止后该行无权再直接向借款人追偿该部分贷款,相应的投诉问题也不应由该行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债权关系转移后产生的客诉问题,监管仍会受理此类客户投诉并要求该行进行处理。

  这里的债权转移指的是融资担保助贷模式下客户逾期后担保公司对相关债权的代偿。从贷款风险缓释措施来看,亿联银行贷款主要基于大数据进行客户信息采集和客户画像,部分贷款投放由担保公司或第三方平台进行担保,贷款以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为主。据联合资信披露,截至2022年末,亿联银行保证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6.98%,信用贷款占比为20.27%。

  “未来我行依然持续加强科技、风险管理能力”,亿联银行方面表示,面对不确定因素增多,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收入、受薪人士工资性收入波动导致偿债能力下降等情况,该行通过动态的资产摆布、精细化的授信策略迭代,优化客群选择,多方努力促动新增放款指标的持续好转,同时对于存量资产,也会加强清收处置,实现整体资产质量的有效管控。

  今年7月份,亿联银行原行长王玉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去行长职务。在新任行长任职资格获批前,由常务副行长、董事会秘书代为履职。“新帅”何时上任、又能否顺利带领亿联银行走出转型阵痛期,记者将持续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