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上海银行官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柳川)一封举报信、一则罚单,再次将上海银行推上风口浪尖。
国庆节前,一封关于易方达香港的举报信称,上海银行隐瞒其投资的境外重大亏损,上海银行为此虚增了2021-2023年净利润10亿元以上。在舆论发酵下,上海银行回应媒体称,“涉及我行易方达香港专户投资相关传闻不实,我行不存在隐藏亏损的情况。”不过,该行尚未在官网发表公开声明。
巧合的是,上海金融监管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时任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港台业务部高级经理助理庞某某,因对该行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负有直接责任,被予以警告。处罚显示:3个月前,上海银行因该违法违规事实,已被罚款80万。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境外投资事项被罚,与上述举报信所指内容是否有关,上海银行未作回应。而近期上海银行的“烦心事”不止一桩,该行起诉宝能等还款获法院受理,截至起诉日,尚有本金合计70多亿未收回。
被举报隐瞒境外投资亏损
一封名为《是谁把易方达香港带入火坑的?》的举报信,历数了易方达香港(全称“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五项违规行为。其中第一项即为,易方达香港协助上海银行隐瞒其投资的境外重大亏损。
举报信称,上海银行委托易方达香港管理其境外超过一百亿元的自有资金,这些资金被注入到两个专户,投资于境外美元债券及易方达香港管理的两支香港公募基金。其中,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投资金额约70亿元,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投资金额约30亿元。
据举报信称,上海银行两个专户间接持有这两支公募基金70%左右的总份额。由于2022年及2021年境外美元债频频爆雷,两支基金同样频频踩雷,基金表现受到重创,尤其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2022年下跌了20%。
举报信称,为了隐藏上海银行投资两支基金的重大亏损,易方达香港以摊余成本计算为名目及以做假账的方式调节基金份额净值进行专户估值报告,上海银行亦以调节的假账专户报表入账,因此实则虚增了其2021年-2023年年度的净利润10亿元以上,并且,2024年半年报仍存在有关虚增利润。
举报信部分截图,图源社交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银行集团内首家境外机构是全资子公司上银香港(全称“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上银香港还在香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上银国际(全称“上银国际有限公司”),重点支持本集团客户的跨境投融资业务。
而两家公司近年的业绩均堪忧。据披露,2021年至2023年,上银香港合并报表净亏损合计约14.18亿港元。同期及2024年上半年,上银国际净亏损合计约19.33亿港元。并且,上银国际出现资不抵债,2024年上半年末的净资产为-2.29亿港元。
在此背景下,上银香港曾分别于2023年2月、2024年3月对上银国际增资2.2亿港元、3.22亿港元。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批复称,同意上银香港向上银国际增资不超过等值8亿元港币。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此外,上海银行近年的业绩表现也难言理想。其中,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长渐趋乏力,同比增速依次为5.54%、1.08%、1.19%及1.04%。
对于上述举报,上海银行为何迟迟未发表官方声明?目前是否启动了内部调查?若举报为实,将对涉事员工作何处理?就相关情况等,上海银行暂未进行回复。
就上海银行被举报隐瞒投资亏损一事是否有调查进展等,记者也拨打了多个监管机构的电话,对方均婉拒采访。其中,一名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适合就上海银行的相关事项发声。”
业内人士指出,若举报属实,上海银行不止是业绩受影响,还将因财务造假受到监管处罚。
宝能等70多亿欠款尚未收回
资料显示,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总行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
上海银行是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列前百强。根据上海银行披露的半年报,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2.47亿元,同比下降0.43%;归母净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1.04%。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3.22万亿元,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卷入海外重大亏损的传闻,上海银行又踩雷宝能73亿元。
上海银行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再次将其与宝能之间的纠纷拉入公众视野。公告显示,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分别对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Baoneng Landmark Richer Limited(宝能置地润泰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对深业物流、宝能地产、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姚振华及宝能投资提起诉讼。
图源:上海银行公告
案件纠纷起源于数年前。据披露,2018年9月、10月,深圳分行通过认购信托资金向深业物流分别放款15亿元、23亿元,到期日分别为2021年9月26日、2021年10月18日。担保方式为深业物流、宝能地产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宝能置地提供股权质押等担保,宝能投资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另外,2018年12月,深圳分行通过认购信托资金向深业物流放款40亿元,到期日为2022年6月17日。担保方式为深业物流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租金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宝能地产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宝能控股、姚振华、宝能投资分别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公告称,截至起诉日,深业物流尚欠本金分别约34.77亿元、38.99亿元及利息等,合计约73.76亿元。鉴于深业物流等未履行还本付息或承担担保责任的义务,故深圳分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上海银行表示,公司严格按监管规定,已于2021年底将本次诉讼所涉两笔授信纳入不良。该两笔授信有相应抵质押物且公司已充分计提了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14日,上海银行发布“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显示: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因与深圳托吉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托吉斯科技”)、深业物流、托吉斯集团、宝能投资、宝能控股及姚振华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此案涉及的金额是25.8亿元。
据报道,由深业物流、托吉斯集团、宝能投资、宝能控股、姚振华为托吉斯科技向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借款25.8亿元提供担保可以推测,托吉斯科技也是“宝能系”企业旗下之一。也就是说,两项诉讼合计金额达到99.56亿元。
天眼查显示,目前宝能集团存在数十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上海银行是否有望索偿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风波之外,上海银行近日还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显示,有投资者斥资558万在上海银行购买基金产品,持有两年后却亏损160多万。因未落实“双录”要求,且违规承诺预期收益,上海银行被判赔偿投资者本金加利息约159万。
此外,上海银行董监高层出现变动。10月11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于10月10日收到公司监事会主席贾锐军的辞呈。因退休原因,贾锐军辞去公司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务,该辞呈自送达公司监事会之日起生效。贾锐军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对于上海银行的系列风波,本报将进一步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