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刘坤媛)7月21日,中庚基金发布公告,宣布丘栋荣因个人原因自7月19日起卸任基金经理职务,并同时辞去中庚基金副总经理等职务。而此前4月,就有丘栋荣的离职传言。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丘栋荣一直是中庚基金的核心角色。信息显示,他在离职前的管理规模达到近150亿元,占中庚基金总规模的77%,同时他还持有中庚基金接近10%的股份。因此,此次离职或对中庚基金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中庚基金无论是冲规模还是做特色,前路都十分艰难。在这一时期,丘栋荣的离职或许为中庚基金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丘栋荣卸任全部5只基金
资料显示,丘栋荣2010年9月加入汇丰晋信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股票投资部总监、总经理助理;2014至2018年,他在汇丰晋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2018年加入中庚基金,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丘栋荣于2024年7月18日卸任了在管的全部5只基金,分别是中庚价值领航混合、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中庚小盘价值股票、中庚港股通价值股票。
中庚基金公告显示,丘栋荣离任后,刘晟担任中庚价值领航混合的基金经理,吴承根担任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陈涛担任中庚小盘价值股票的基金经理,孙潇担任中庚港股通价值股票的基金经理。
丘栋荣的离职可能早有打算,因为就在5月初,中庚基金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安排丘栋荣与接任者共同管理部分基金产品。具体来看,2018年12月19日至2024年5月10日,丘栋荣管理中庚价值领航混合5年又144天,任职回报为133.17%;2024年5月11日至2024年7月18日,丘栋荣与刘晟共同管理该基金,期间任职回报为-5.72%。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2021年1月19日至2024年5月10日的3年又112天,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的任职回报为52.14%;2024年5月11日至2024年7月18日,中庚基金安排丘栋荣与吴承根共同管理该基金,两人共同管理了68天,期间任职回报为-6.09%。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在这4位接任者中,刘晟及孙潇作为基金经理的经验尚浅。刘晟从2024年5月11日开始担任中庚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他先后担任中庚基金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及投资部研究部总监;孙潇自2023年5月加入中庚基金以来,一直担任港股研究员职务,2024年7月19日开始担任公司基金经理。另外两位基金经理吴承根及陈涛具备一定基金管理经验。吴承根2019年加入中庚基金,2020年6月3日起开始管理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基金,2024年5月11日开始接手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陈涛早于吴承根半年进入中庚基金,他除了接手中庚小盘价值股票外,还早在2021年8月20日开始管理中庚价值先锋股票基金。
中庚基金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作为统一的底层策略体系,短期的变化不会影响基金投资策略的执行,新任基金经理会一如既往遵循底层统一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并结合产品自身风格定位,坚定做到“策略不漂移、风格不变形”。根据公告安排,中庚基金将由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团队继续发挥专业阿尔法,并借助体系化优势和力量,共同管理中庚基金低估值价值策略产品线。
规模还是特色?中庚站在“十字路口”
资料显示,中庚基金成立于2015年11月13日,注册资本为2.11亿元,总部位于上海。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孟辉(持股33.24%)、中庚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3.75%)、闫炘(持股18.04%)。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丘栋荣持有中庚基金9.73%的股权。
2024年5月11日至2024年7月18日,刘晟和丘栋荣一同管理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基金,期间任职回报为-5.72%;同期,吴承根与丘栋荣一同管理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期间任职回报为-6.09%。这两只基金在共同管理时的任职回报均不尽人意。并且,4位基金经理在接任后的4天里,任职回报均告负。
这一现状让基民对中庚基金的业绩情况产生担忧,丘栋荣离职是否会对中庚基金的业绩水平造成影响?
目前,中庚基金管理规模接189亿元,共管理6只基金,共计4名基金经理。丘栋荣离职前共管理五只基金,其在管基金规模达147亿元,规模占比接近80%,他的离任是中庚基金的重大人员变动。
其实早在2024年4月1日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圆信永丰基金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范妍正式离职,截至2023年末,范妍的管理规模为170.09亿元,占据圆信永丰总管理规模的44%,几乎支撑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
她的离职或与她同新任总经理对公司发展理念的不同有关。其离任对基民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投资者表达了调整投资组合的意愿。在范妍管理期间,她曾取得显著的投资回报,尤其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她提高了圆信永丰优加生活的股票仓位,持仓涉及军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自范妍离职后,圆信永丰的规模处于持续下降中。
圆信永丰和中庚基金均属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台柱子”的离职或对基金整体业绩及规模造成影响。壮大规模还是做强特色,是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的选择题。
规模方面,2023年一季度,中庚基金的资产规模曾达到400多亿元,然而目前中庚基金资产规模仅有189亿元,规模“腰斩”。因此,中庚基金希望在短期内壮大规模可能并不现实。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中庚基金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深耕价值之路上,中庚基金竭力做到“知行合一”与“克制”,不以规模为导向发行产品、不发行同质化产品、不为了短期收益或排名压赛道,而是更注重中长期可持续的收益。
中庚基金还称:“由于市场周期等原因,公司产品管理规模出现波动,背后原因与市场时机、产品策略体系效能发挥的周期性、投资者短期持有意愿以及旗下产品始终处于限购状态等均有关联。但我们认为在坚持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体系的情况下,管理规模长期看是大概率能达成的结果。公司会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圈和阿尔法,以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财富稳健可持续的增长为目标,最终实现投资者与公司的共赢。”
产品特色方面,中庚基金仅投资股票型基金(规模83.17亿元)和混合型基金(规模106.54亿元),然而这两类基金在当前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难以产出优秀的业绩。业内人士分析称,想要做强权益类基金业绩,首先倚赖资本市场环境,其次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基金经理择股择时等技术能力要强,第三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讲公司的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建设要跟上。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冲规模,那么存在市场竞争压力、成本与盈利性压力、品牌影响力有限、人才稳定性不足等多方面的挑战;而如果拼产品特色,则又涉及市场整体环境、投研团队与基金经理实力、公司智能化体系建设等多因素的考量。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规模、特色、抑或是其他选项,这道选择题依然难解。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