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近日,企查查显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网商银行”)第五大股东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其所持的网商银行4000万股权被冻结。
工商信息显示,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巨人集团旗下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史玉柱。记者关注到,今年5月份该公司刚刚经历了减资,注册资本从11.5亿元减少到6.5亿元。
被执行标的网商银行则是头部民营银行,从截至2023年末的资产规模看,该行以4521.30亿元排行业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网商银行资产总额自2023年3季度以来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同时,随着小微信贷行业不良风险上升,该行资产质量出现了恶化,截至2023年底,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2.28%,在已披露年报的18家民营银行中排在首位。
资本充足率承压,增资扩股悬而未决
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作为首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之一,该行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大数据的积累,在线上小微风控方面建立了有效模型,实现了为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三农客户等群体提供纯线上金融服务。网商银行开业不久即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网商银行贷款余额为2705.82亿元,同比增加18.58%。年末表内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32.53亿元,比年初增长21%。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4521.30亿元,较年初增长2.50%。
记者梳理发现,网商银行的资产扩张速度较前几年有所放缓。2020年至2022年,网商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3112.56亿元、4258.31亿元、4410.8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04%、36.81%、3.58%。对比可见,近几年该行的总资产增速在持续下滑。
此外,网商银行2023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该行的资产总额为4847.32亿元,去年末相关指标下滑至4521.30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继续下降至4322.54亿元。半年时间,该行的资产规模缩水超500亿元。
从贷款业务来看,网商银行去年有所收紧。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 2705.8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3.89亿元,增速为18.58%,较2021年的39.38%、2022年的29.01%,增速有所放缓。
据梳理,随着贷款等资本消耗型业务的较快发展,叠加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政策变化,网商银行近年来资本充足度有所下降。注册资本金限制了资产规模,这或是其资产扩张放缓的影响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0%、11.50%、11.30%,连续下滑。横向对比来看,截至2023年末,资产规模排名前三的民营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苏商银行,同期末,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0%、11.30%、11.63%,网商银行相对较低。
资本实力提升措施方面,网商银行曾于2020年7月和2021年5月分别发行25亿元、15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对其他一级资本形成补充。
增资扩股方面,网商银行首轮增资扩股在2019年,其注册资本由开业之初的40亿元提升至65.71亿元。此次增资共有4家股东参与,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工业”)、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两家股东除外。
图片来源:网商银行年报
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史玉柱的巨人集团旗下子公司,为网商银行第五大股东,出资3.2亿元,持股比例4.87%。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该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其所持的网商银行4000万股权被冻结,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24年7月29日至2027年7月28日。
此外,据网商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该行第四大股东复星工业存在出质该行股权的情形,质押比例为其持有该行股份的30%,约3亿股。
据悉,网商银行新一轮增资扩股已于2022年6月获监管部门核准,不过截至目前,该行增资扩股事项仍未落地,其注册资本仍未增加。
记者了解到,民营银行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上限为30%,受制于此,网商银行的大股东已无法继续增资。该行其他股东股权方面动态因此越发受关注。据民生保险公告,2023年底,其与万向三农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受让万向三农集团持有的网商银行7.2亿股股份,共计耗费21.96亿元。若本次交易顺利落地,民生保险对网商银行的持股比例将增至10.96%,成为该行第五大股东。
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持4000万股份被冻结是何原因?股东动荡对公司股权稳定性会有何影响?第二轮增资扩股工作进展如何?截至目前该行尚未进行回复。
不良率大幅走高,拖累盈利水平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20年以来网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贷款质量下行。有行业人士认为,网商银行资产缩水可能是为控制风险主动进行了调整。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也曾在财报致辞中明确表示,风险控制是全年工作的核心,“缩表”是为防控风险而主动控制规模。
数据显示,2023 年末,网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8.02亿元至64.12 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至 2.28%。
图片来源:网商银行年报
横向对比来看,目前有18家民营银行披露2023年不良率数据,其中网商银行排在首位,较排在第二位的三湘银行(不良贷款率1.75%)高出0.53个百分点。网商银行在财报中备注称,其不良率2.28%是按照逾期30天口径计算。不过,以逾期60天口径来算,网商银行截至2023年底的不良率为1.87%,仍是民营银行中最高的。
记者制图,数据来源:银行年报
拨备计提方面,近年来,随着业务快速增长及信用风险暴露增加,网商银行拨备计提力度有所加大。2023年该行共计提拨备(信用减值损失)100.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25亿元,2023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99.14%,较上年末下降58.25个百分点。
这对其盈利能力带来一定挑战。2023年,网商银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47%至34.15亿元。网商银行2023年净利润仍实现正增长,主要受所得税影响。据悉,2023年该行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对期初递延所得税余额的影响为-11.18亿元,当年该行所得税费用为负值,因此推动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8.80%至42.03亿元。2023年,网商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为 20.55%,较上年同期下降0.79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回报率为 0.94%,远低于微众银行的2.14%。
微众银行主要面向个人用户以及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的资产规模达5356亿元,较年初增长13%。2023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
可以看出,二者资产规模相差约800亿元,但微众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是网商银行的2倍有余,该行资产规模增速也较网商银行更快。
8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核准了童正的网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合规总监任职资格,童正2023年7月被选举为网商银行职工监事、监事会主席。今年7月初,网商银行新任副行长高嵩任职资格也获批,高嵩自2020年7月开始担任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官。
据悉,从2021年以来,网商银行便高层人事变动不断,董事长、行长助理、财务负责人等均进行了换新。可见,网商银行新任领导班子要面临的问题不少。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