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刘坤媛)“拍拍贷”母公司信也科技业绩下滑仍在继续。
近日,美股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信也科技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31.68亿元,同比增长3.74%;净利润为5.51亿元,同比下降6.6%,其净利润已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降。
记者关注到,信也科技2024年第二季度发起、服务费用和其他收入成本为5.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6亿元增长11.43%。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交易量增加导致的手续费增加,以及未偿还贷款余额增加导致的贷款催收费用增加。
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随着近日二季报“交卷”,信也科技2024年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今年上半年,信也科技营收63.33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减少15.39%,增收不增利。
2023年,信也科技实现年度营业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12.7%。记者梳理发现,这一营收增速已降至信也科技近5年来的最低点,如今于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个位数,信也科技营收增速趋于平缓。
而其净利润方面的下滑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净利润分别为5.66亿元、5.25亿元、5.32亿元、5.51亿元,同比下降5.52%、4.88%、22.9%、6.6%。即目前信也科技净利润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盈利水平承压。
信也科技主要分国内、国家两大块业务,细分来看,信也科技的国内业务近年来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信也科技国内市场促成交易额分别为461亿元、464亿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501亿元少了三四十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信也科技国内市场贷款余额642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661亿元减少19亿元。
记者了解到,信也科技面临的国内消费信贷市场竞争不小。据交银国际相关研报,我国消费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互联网消费金融内部则呈梯队分化格局:第一梯队为蚂蚁集团、微众银行;第二梯队包括京东数科、度小满和美团等;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等信贷科技机构则排在第三梯队。
图片来源:交银国际研究报告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信贷科技机构纷纷尝试“出海”,希望能在海外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信也科技也是先行者之一,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目前在印尼、菲律宾等地斩获了一定市场份额,其于2019年12月拿下了印尼OJK(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颁发的金融借贷机构许可证。
目前,信也科技已在印尼、菲律宾建立了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并在拉美地区开展科技服务业务。据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信也科技海外市场累计注册用户数2910万,同比增长46.2%;累计借款人数560万,同比增长40.0%;新借款人数47万,同比增长51.6%。
信也科技海外业务的创收能力不弱。2024年二季度,信也海外业务交易规模为23亿元,同比增长27.8%;贷款余额为14亿元,同比增27.3%。2024年一季度、第二季度,信也科技国际业务收入分别为5.95亿元、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12%。
不过,目前来看,信也科技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相比规模仍差距较大,营业收入占比也相对较低。2022年、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及2024年第二季度,其国际业务分别贡献了10.3%、17%、18.8%、17.8%的营收。信也科技要想国际业务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做出核心贡献,还需更多时间。
逾期率出现较大上升
横向对比来看,今年二季度,美股上市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绩总体表现不佳,多家平台均出现了促成贷款规模缩水、资产质量下行的情况。
信也科技的资产质量同样承压。截至2024年6月末,信也科技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2.65%,较上季度末的2.45%上升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的1.68%大幅增加了0.97个百分点。vintage曲线也显示,信也科技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30天+逾期率高于以往水平。
图片来源:信也科技二季报
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贷款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波动下行。由于宏观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所弱化等因素,逾期率上升是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市场的一个整体趋势。横向对比可以看到,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赢科技逾期91—180天的拖欠率为4.38%,同比增长1.88个百分点;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为3.7%,同比增长1.11个百分点;嘉银科技91—180天的逾期率、超过180天的逾期率分别为1.61%、2.6%,同比分别增长0.16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同业公司纷纷主动提高客群的进件质量,优质借款用户获客难度越来越大。“客群上浮”策略也使得信贷科技机构的营销推广费用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销售及营销费用4.73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原因是公司更加积极获客特别是更优质的借款人。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信也科技国内市场累计借款人为2590万人,较2023年末增加约70人,此前信也科技国内市场借款人数量增长较为稳定,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稳定增长约80万借款人。今年第二季度,信也科技国内独立借款人数量为180万,同比下降了21.7%。新增借款人少了,信也科技业务对重复借款人即老客户的依赖度加大,报告期内信也科技高达87.3%的交易量由重复借款人贡献。
只是,随着独立借款人的减少和重复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增加,信也科技平均借款金额也随之增加。今年二季度,信也科技平均贷款规模为9956元,较2023年同期的7816元增加了2140元。理论上来说信贷资产越是小额分散、风险越容易把控,平均借款金额增加,平台的风险压力也会随之升高。
旗下拍拍贷投诉超4万条
据公开资料,信也科技前身为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为中国内地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2017 年11月,公司在纽交所上市。2019年11月,公司更名为信也科技。2017年12月,监管机构发布141号文,引导P2P平台向助贷机构转型。2018 年至2020年期间,信也科技着力进行转型,完成向助贷机构的转变。
据了解,目前信也科技的主要贷款产品仍用“拍拍贷”这一旧名,多年深耕相关市场,“拍拍贷”这一品牌积累了数量较为庞大的客户。据官网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拍拍贷累计注册用户1.587亿,累计放款金额8377.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信息也同样居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30天内和“拍拍贷”相关的投诉为1081件,折合约36件/天,累计投诉量达45574件,主要涉及被收取担保费服务费等、综合借款利率过高、违规催收等。
据悉,信也科技近年来为求合规也在收揽牌照,2019 年12月入股福建海峡银行,持股比例4.99%。今年1月,信也科技关联公司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受让广州瑞茂通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由此拿下一张互联网小贷牌照。
今年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小额贷款公司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客户信息采集使用等行为作出规范。强化违法和不正当行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小额贷款公司捆绑销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诱导过度负债和多头借贷、以违法或不正当手段催收等。
此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基础上,研制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在今年5月份发布,其中也规定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人员的请求或要求催收人员不得再联系的,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也就是说,对于欠款的债务人,其家属朋友、委托联系人如果拒绝催收打扰,催收人员不得继续联系。
互联网金融催收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对于“拍拍贷”催收人员的违规操作信也科技是否知悉?公司是否对机构自行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开展的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业务进行了规范?就相关问题记者向信也科技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