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财经 > 金融

央行安徽省分行2025年1号罚单:一农商行被罚299.9万元 副行长等12名员工被追责

时间:2025-08-08 16:02:1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因10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处罚款299.9万元。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出的2025年1号罚单。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2025年2-13号罚单一并下发,对长丰农商银行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合计罚款22.1万元。

  涉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10项违法行为

  罚单剑指长丰农商银行共10项违法问题。

  经查,长丰农商银行存在以下违法行为:一、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三、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四、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五、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六、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七、违反征信异议办理相关规定;八、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九、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十、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图片2.jpg

  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被处以警告,并处罚款299.9万元,公示期限为3年。

  这是长丰农商银行成立12年多以来收到的最大罚单,也是2025年以来安徽农信系统开出的罚金最高罚单。

  公开信息显示,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长丰县联社,于2012年11月完成改制正式挂牌开业,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水湖镇。

图片3.jpg

  长丰农商银行现有营业网点33个,在岗员工454人,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21.78亿元,全行各项存款余额268.08亿元,贷款余额245.40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县银行同业首位。开业以来,该行累计上缴税收约13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长丰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14.61%,不良贷款率2.39%,拨备覆盖率190.64%。2025年3月,长丰农商银行发布喜报,庆祝存款突破300亿元。

  副行长等12名员工被罚22.1

  与此同时,此次长丰农商银行包括副行长和6名支行行长在内,多达12人作为相关责任人一同收到罚单。

  时任该行副行长王磊、时任该行城东支行行长陈红梅,对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负有责任,均被罚款1万元。

图片4.jpg

  时任该行蒙城北路支行行长王先祥、时任该行罗塘支行行长杨志俊、时任该行新蚌埠路支行行长崔跃,对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均被罚款1.1万元。

5.jpg

  时任该行运行管理部总经理章敏,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负有责任,被罚款3.6万元。

6.jpg

  剩余的时任该行徐庙支行行长陶瑞、时任该行沛河支行信贷会计邓继武、时任该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陆忠琳、时任该行沛河支行行长李强、时任该行信贷管理部办事员胡前法、时任该行徐庙支行行长助理朱翔等6人,均是对违反征信异议办理相关规定负有责任,分别被罚款2.2万元。

  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严格落实“五大监管”“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等监管要求,全面构建了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统领、部门规章为主体的多层次征信法规体系,依法将所有征信活动纳入监管,细化备案管理、现场检查、日常监管、风险评价等监管举措,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征信业务、扰乱征信市场秩序、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行为,以安全合规保障健康发展。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及企业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直接向业务发生的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 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应当予以更正。“全面从严加强征信监管,构建严密有效的征信监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征信工作会议上指出。据梳理,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征信管理、反洗钱等问题被处罚的案例显著增加,显示出监管对系统性违规的零容忍态度。业内人士指出,长丰农商行此次收到的百万罚单也为行业敲响警钟。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