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一款私募产品暴雷,让华福证券站上舆论风口浪尖。
最近,有多位投资者反映,其通过华福证券代销渠道购买的“映雪福牛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暴跌超过60%,基金清算后无可分配资金。也就是说,几百万元的投资亏成0元。
据投资者介绍,当初业务人员推荐时称,这是一款为高净值客户定制的类固收产品,风险较低,主要投向AAA/AA级债券,为R2级产品。后来才发现这款私募产品最终投向的是垃圾债。
投资百万元亏损至0元
资料显示:“映雪福牛1号”存续期5年,2019年4月17日起,2024年4月16日止,基金管理人为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映雪投资”),基金托管人为兴业银行,华福证券为代销机构。
一名投资者介绍,当初她就是在华福证券华南某营业部临柜购买的,也是华福证券在华南地区重点销售的产品,她先后买了两百多万元。
据介绍,该投资者之所以购买该产品,在于华福证券业务人员的推荐。业务员称这是一款为高净值客户定制的类固收产品,风险较低,主要投向AAA/AA级债券,为R2级产品。“他们在介绍映雪福牛1号时,明确提到保本保息的问题。”
据悉,理财产品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划分为R1—R5共5个等级,R2等级为稳健型理财产品,该等级的理财产品风险较小,但不能保证本金一定不会亏损,市面上对应风险等级的产品有主投纯债的基金等。然而,这款宣称“保本”的产品让投资者遭遇血亏。据多位投资者展示的页面显示,映雪福牛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映雪福牛1号”)净值暴跌最高超过60%,目前,净值更新至今停滞在2023年4月的 0.3246。
映雪福牛1号的合同显示:其被划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5.5%,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依法发行的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含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地方政府债等。
然而,据“映雪福牛1号”第一次清算报告(估值日期为2024年4月16日),基金份额净值为0.3522元,基金资产总值为1064.3万元,其中,未变现标的——债券质押式回购及利息多达588.17万元,有五笔回购已到期违约,未变现标的回款时间和金额均不确定。基金负债总值为77.15万元,包括应付管理人报酬、托管费、运营服务费等。
清算报告还提到,截至基金终止,基金资产不足以支付负债,本次清盘基金可分配资金为0元。
这对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也就是说,由于基金清算后竟无可分配资金,投资者投资百万元亏损至0元。由于这款产品的投资人群为高净值人群,因此,不少投资者亏损金额都在百万级。
为何亏损如此严重?
根据“映雪福牛1号”的产品合同,“所投资单只债券的比例不高于基金总资产的10%,不高于债券发行规模的10%”。
映雪投资仲裁时提交的持仓表显示,H17时代2的持仓比例为19.77%、H19华晨5的持仓比例为25.05%、18紫光04的持仓比例为10.96%、19紫光01的持仓比例为23.16%,因此映雪投资被质疑作为基金管理人未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投资,构成实质违约。
映雪投资的债券品种中,主要包括19国美01、19鸿坤01、20时代05、PR融创01、20时代09、21远洋01、21远洋02等,部分地产债净值已经是大幅缩水。
事实上,像时代、融创、华晨、远洋、国美等企业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发行的债券早已暴露出问题。其中,华晨汽车的债券违约发生在2020年10月,融创暴雷发生在2022年3月,时代控股的暴雷发生在2022年,远洋集团债务违约发生在2023年。更早的是,这些众多企业出现实质性暴雷前,市场就已经传出过违约征兆。也就是说,映雪福牛一号在募集时这些地产企业已经出现危机,为何还能以R2、保本保息的面孔出现在投资者前面?
华福证券遭灵魂五问
多位投资者将矛头主要指向了华福证券,因为不少投资者是通过华福证券购买的上述产品,投资者认为华福证券除了误导宣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多项过错。
资料显示:华福证券是全国首批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是福建省属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军良,注册资本33亿元,公司经营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业务等。
在投资者群,有投资人对华福证券发出五个“灵魂”拷问,一问是否切实履行对映雪投资的尽调义务;二问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和违规保本承诺,是否存在以权谋私和不正当利益输送;三问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在净值波动时按约定对客户履行告知义务;四问是否在发现产品有风险情况下,依然对产品进行保本宣传;五问当产品出现风险,有何风险管理措施,是否有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对此,华福证券表示,管理人对产品的评级是R2(中低风险),我公司根据风险等级评估相关规定综合评估该产品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符合监管要求。
按基金合同明确约定,当净值跌破 0.985 时需启动特殊赎回程序并提前通知客户,这个时间是在2019年9月,符合基金合同规定的特殊临时开放日条件,投资者可选择赎回基金以规避亏损风险。不过,不少投资者错过了赎回期,之后他们发现映雪福牛1号根本无法正常申请赎回。
在他们看来,华福证券与映雪资本均未履行告知义务。另有内部邮件显示,管理人曾要求 " 不要通知客户临时开放事宜 ",导致投资者错过 2021年四季度的关键退出窗口。对此,华福证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设置特殊或临时开放日由管理人决定,无论是增设“特殊临时开放日”还是撤回该增设通知,我公司作为代销机构均按管理人决定办理。
另外,系统数据显示多笔大额赎回发生在同一时期,有投资人成功赎回了近400万元的款项,最终流向某金融机构高层亲属账户。被投资者质疑这些赎回最终流向某金融机构高层亲属账户,“领导们悄悄赎回跑路了。”
对此,华福证券回应称,前述赎回的投资者与我公司无任何关联关系。
揭开私募销售乱象
值得关注的是,映雪投资曾斩获私募冠军,但如今深陷债务泥潭。
映雪投资的创始人郑宇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收到11条限消令,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达6.76亿元,旗下23只基金清算完成率不足15%。映雪投资曾被监管定性“玩忽职守,在投前决策、投后管理等环节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变相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等”。目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对其作出取消会员资格、暂停备案等处罚。
如今映雪投资深陷泥潭亏损,投资者追偿之路困难重重,他们将追责对象指向了华福证券。有投资者提出,华福证券作为代销方故意将B级债包装成 AA 级资产,利用信息差实施销售欺诈。
对此,华福证券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也是完全按照基金合同条款载明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进行的,不存在将B级债包装成 AA 级资产的情形。“我公司也未对产品具体投资运作进行过任何决策,不存在任何包装资产包的行为和动机,更不存在利用信息差实施欺诈的行为。公司从未对福牛1号进行保本宣传。”
华福证券强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有完善的监管规范,我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拟引入代销的产品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审核。“产品风险来源于产品运作,产品运作是由管理人负责,我公司在各个代销业务环节均有按照监管要求和代销合同约定尽职履责。”
目前,相关金融产品的融资方没有清偿能力,基金管理人自救不暇,部分陷入亏损困境的投资人也“求告无门”。华福证券则称,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积极协助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华福证券引用法律条款称“证券公司(代销机构)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
就事件的最新进展,本报记者多次致电映雪投资,电话无人接听,同时向该公司发去采访函,但截止发稿时,映雪投资未作回复。
行业人士表示,“映雪福牛1号”暴雷事件不仅是单一产品的失败,也是私募行业风控失序、代销机构责任模糊的缩影。“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投资者需摒弃“保本”幻想,金融机构更应严守合规底线。如何通过监管升级、信息透明化重建市场信任,将成为行业长期课题。 ”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