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战略正在显现出厚积薄发的力量。正是在全面、系统的汽车社会化政策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代表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四化”方面实现了“抢跑”。
业界资深专家罗清启曾提出,中国汽车战略应大于汽车能源革命,汽车行业的变局完全不是仅仅去“内燃机化”就能涵盖的,并非通过电换油或者氢换油就能解决汽车问题。我们必须要把汽车的环保问题和获得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导性位置协同起来,就是要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不一定是我们合格的产业战略思想库,他们拥有相当冲击力的汽车产业政策,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完善的汽车社会化政策,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现在看来,我国汽车社会化政策探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行业管理、推广应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等不同层级的系统化政策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连续五年产销量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成熟,市场接受程度直追燃油车,进而已经开始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
在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智能网联领域,中国汽车产业也有着清晰的规划体系,从近日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可窥一斑。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从顶层架构、产业化推广、应用三个方面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行了规划,其中包括建成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产品安全体系、运行监管体系等,推动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汽车发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据业界预测,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不断增长,至2025年接近2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75%以上,高于全球市场60%的装配率水平。依托中国率先实现商用的5G网络,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将5G应用于车载网络的市场,预计至2025年5G网络的应用比例将超过50%,快于全球其他市场(欧洲预计2020年应用5G,北美、日本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巩固和扩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日前,我国汽车产业如何保持新能源领域先发优势成为热点话题,而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给出了答案: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撑、政策支持和市场拓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要保持战略定力,紧跟新能源汽车这一重大战略方向,推动行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加政策”双轮驱动转变。
毋庸置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对汽车新技术顺利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的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不是量的扩张,而是质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汽车技术的发展应用,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吴蔚)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