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个月减少34万辆次重型车上路 降低碳排放21万吨
12月5日上午,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获悉,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货物铁路到发总量1591万吨,其中铁路到达1206万吨,同比增长10%。减少34万辆次重型车上路行驶,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2400吨、碳排放21万吨。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加速首都铁路外环线建设,继续对新能源货车优先发放通行证,持证货车中新能源车比例2020年力争达到90%。
近年来,北京市结合自身实际,将公路运输转换为铁路运输作为运输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对全市一级物流基地和既有铁路28个货场开展逐一分析研究,筛选出具有“公转铁”能力的2个物流基地和9个铁路货场,率先启动运输试点。
全市依托顺义、三家店、大红门等9个铁路枢纽,以商品车、生活必需品为重点,依托新能源货车接驳,构建全程绿色、低碳、高效的配送网络。对新能源货车优先发放通行证,增加通行时间,持证货车中新能源车比例由2018年底的4%提高至63%,2020年力争达到90%。同步研究新能源货车运营激励政策,对更新新能源车的专业货运企业给予运营激励。
交通部门还大力推广建设非现场治超执法设施、利用遥感监测取缔非法源头及二次装载点、创新建立路警联动和京津冀治超一体化机制,综合检查站检测货车违法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5%以内。
2019年1至10月,全市货物铁路到发量1591万吨,其中到达量1206万吨,同比增长10%。铁路到发量占全市比重由2017年的6.4%升至目前的7.8%,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货类中,矿建材料铁路到达量累计达150万吨;商品车铁路发送15万辆,同比提升44.6%;进京钢材铁路到达量406.6万吨,同比增长4.1%;全市生产性用煤共150万吨,全部实现铁路运输;推动京东、顺丰等快递电商企业完成铁路到发8000万件,同比增加200%。通过运输结构调整,共减少34万辆次重型车上路行驶,降低主要污染物2400吨、碳排放21万吨。
下一步,北京将加快构建“干线铁路+市郊铁路+铁路专用线”的多层级铁路货运网络体系。继续加速首都铁路外环线建设;加快推进亦庄市郊铁路建设;以顺义、亦庄、密云为重点,打造服务区域的铁路货物运输新通道。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