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时尚生活 > 财经

宿州农商银行谱写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诗篇

时间:2021-07-07 10:02:28 来源:消费日报网

  安徽宿州农商银行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关键词,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高质量的发展体系,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提升该行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加快其参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宿州当地经济稳定运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贡献金融力量。

  强化统筹部署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宿州农商银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既符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的宗旨,也是该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绝佳机会。宿州农商银行高度重视,把握机遇,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安徽省联社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下,制定《宿州农商银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以做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金融服务,着力加大对新兴产业、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原则,在金融投入、模式创新、银政联动、对接服务、机制完善等方面制定4个方向15个小目标,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分解工作计划,力争2021年-2023年信贷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全省上游,战略新兴、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绿色领域贷款显著增长。

  聚焦产业转移

  宿州农商银行加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金融服务力度,积极推动我市埇桥区承接沪苏浙等地产业转移,满足转移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推动其生产基地建设,形成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色服务。该行积极与地方政府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相关产业转移情况,根据区域划分,指定支行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同时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开辟信贷绿色通道,限时办结,优先审批,优先配置信贷资源。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向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发放贷款39笔9252.26万元。

微信截图_20210707100119.jpg

  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最北部,是在原埇桥经济开发区(2006 年 9 月成立)的基础上,围绕加快落实国家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而推进建设的,目前共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123家,其中安徽环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是集承插式圆盘脚手架生产、热镀锌加工等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员工共计450人。从徐州转移至园区后先后投入10000余万元用于建造厂房以及生产线,后因缺少流动资金导致生产经营存在一定困难。宿州农商银行曹村支行了解相关情况后,向其发放贷款1800万用于生产经营,极大缓解该公司的生产经营压力,目前年营业额2亿元以上,年纳税额约200万元。

  围绕新兴产业

  宿州市抓住云计算、大数据“风口”,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全面提升和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云计算全产业链,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量子通信五大节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被誉为“中国云都”。宿州农商银行加大对高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动画集群渲染基地等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培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推动本行与宿州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建设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宿州农商银行认真落实安徽银保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开展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金融服务对接活动以及2021年发改委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对接活动,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服务平台,为支持我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5月末,累计对接新兴产业企业15家,发放贷款26笔13586万元。

微信截图_20210707100135.jpg

  宿州华瑞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位于宿州市高新区,主要从事软件开发、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等,2016年3月25日,首获批安徽省地网IDC/ISP资质,为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提供有效保障,2018年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拟在高新区众创空间产业园内建设一座华瑞网络5G检测实验室,购置5G检测实验室专用设备,宿州农商银行汴河支行综合考虑其生产经营周期、市场需求等因素后发放贷款3年期贷款5000万元,该公司目前主要战略伙伴为华为公司、中国电信、世纪互联、国盾量子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利润逐年稳定增长。

  开启“线上”新模式

  宿州农商银行在安徽省联社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推出全过程线上贷款产品“金农信e贷”、“金农企e贷”、“金农商e贷”,通过提高线上贷款覆盖面,加快低风险业务的线上化迁移。客户不再像传统的线下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纸质材料以及多次往返营业网点办理,而是通过安徽农金手机银行APP即可实现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发放等全流程的自助办理手续,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这既提高了客户办理贷款便利性和体验感,也顺应“互联网+大数据”发展趋势,帮助该行信贷产品向“移动化、生活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型。截至5月末,该行“金农信e贷”累计授信4.07万户,授信金额31.09亿元,用信余额15.01亿元;刚刚上线的“金农商(企)e贷”累计授信110户,授信金额0.63亿元,累计用信0.51亿元。

  抢抓供应链金融

  宿州农商银行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区域内产业链业务协作模式,金融服务覆盖上游供货端和下游消费端,力争三年内在辖区内形成2-3个产业链金融服务链条。如为重新擦亮符离集烧鸡品牌,支持符离集烧鸡龙头企业、老字号做大做强,优先形成以符离集烧鸡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烧鸡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顺河乡板材产业加工集群,加大对各类板材家具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资金难题。截至5月末,宿州农商银行累计向符离集烧鸡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累放贷款125笔25452万元;向板材类制造业企业累放贷款195笔69581.5万元。

  安徽兴粮烧鸡有限公司于2002年09月09日成立,位于符离集烧鸡产业园,是一家中小型烧鸡生产企业。为解决该企业无法提供足值的抵押担保物,宿州农商银行通过采用存货(烧鸡)质押的方式,为企业办理质押贷款200万元,有效满足了企业的生产周转资金需求。

  夯实支农支小

  宿州农商银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六稳六保、复工复产政策全面落实。坚决落实“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的政策要求,积极提供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案供企业选择,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困。仅2021年至今,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60户,金额7.55亿元;办理展期60户,金额0.41亿元;办理借新还旧3笔,金额0.09亿元。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相比于国有大行,该行存款付息率较高,但仍然能够抗住压力,勒紧裤腰,尤其是针对普惠小微企业,一年内3次降低贷款利率,全年累计为企业减免利息和服务费3000余万元。同时该行不断加快金融创新,针对不同类型、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等客户群体,打造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弱化担保要求,创新推出“小微易贷”系列贷款产品、创新组建小微贷款专营组党员营销突击队,提升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有效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实现“两增两控”。截止5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05亿元,占比57.4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07亿元,占比33.36%。

微信截图_20210707100148.jpg

  加大乡村振兴

  宿州农商银行牢牢巩固脱贫攻坚果实,以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为己任,全面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该行紧密支行与镇村(社区)合作,持续推进“名单制”对接,摸清辖内“三资平台”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支持对接精准有效性。聚焦农村种植养殖、个人消费升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重点行业领域,扎实推进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深入推进金融宣传、产品推介、客户管理、客群维系、业务办理“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精准营销模式,真正发挥线上、线下贷款互补优势,切实做到“扎根、下沉、向小、向实”。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开展党建共建,走村入户宣传,转换存量贷款,提升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张贴信用牌证。时刻心系贫困群众,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有贷款需求、有贷款意愿、有项目的贫困户能贷到贷款,做到应贷尽贷。截至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90.39亿元,占比64.0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57户1.51亿元;党建引领信用村贷款授信2.42亿元,用信4120.39万元;历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692户7.52亿元。

  下一步,宿州农商银行将继续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自身发展及服务区域的重要机遇,致力于实现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加大优化辖区内金融生态、提升辖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积极为辖区内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等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宿州中体现该行的更大作为。(陈墨 谢倩楠)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刘坤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