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品牌战略

从制度筑基到行业协同 水井坊以坚持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为使命

时间:2025-08-20 13:58:03 来源:消费日报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面对非遗传承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现实挑战,国家近年来通过立法保障、政策扶持和教育创新等多维度举措,推动传统技艺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拥有国家级非遗“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企业,水井坊通过系统性保护机制与现代转化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制度筑基:构建非遗保护长效机制

  2024年初,水井坊制定《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传承人选拔标准与动态评估机制。该制度要求传承人不仅需掌握核心酿造技艺,更需承担技艺传播的社会责任。通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企业整合非遗专家、工会代表、技术骨干等多方力量,形成涵盖技艺研究、人才培养、生产规范的全流程保护体系。

  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始终是水井坊发展中的使命担当。今年7月,国家又公开征求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草案)》的意见,特别强调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措施与传承培养的规范要求。水井坊一直以来以传承人谱系方式保护非遗技艺,这正是企业给国家非遗保护体系化建设的实际性支持。

  活态传承:让老技艺连接新生活,人才培养破解断层难题

1.jpg

  “白酒学坊“是水井坊联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领先的白酒教育和技术服务平台源坤、白酒泰斗和行业专家独家打造的国内白酒行业首个白酒知识传播平台,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示范代表。参与者通过沉浸式体验课程,感受白酒勾调技艺与酒器文化的精髓。截至2024年底已举办765场活动,覆盖超2万人次,参与者推荐意愿度达94.77%。

2.jpg

  这种“非遗+研学”的活动模式,与文化和旅游部推动的“非遗工坊”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企业将600年酿酒技艺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通过96座分布于23个省市的文化美学馆,让消费者在品鉴中理解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2024年,企业更创新推出“春饮一壶酒”酒旅融合路线,串联水井坊博物馆、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使非遗保护与城市文旅发展形成有机互动。

  针对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水井坊采取双轨并行的创新路径:一方面对接成都市人才认定政策,推动1名国家级传承人获评B类人才、4名“成都工匠”入选D类人才,使其享受科研经费与住房补贴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厂区技术骨干培养机制,2024年新增10名青年技术人才,其中1人获评省级白酒评委。这些实践与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形成呼应,文旅部实施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开展十年来,已覆盖1300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培训超5万人次。水井坊通过企业内训与政策对接相结合的方式,为“活文物”的永续传承提供了人才保障。

  行业协同:共筑保护生态圈

  2024年,水井坊在非遗保护领域实现多重突破:参与编撰《非遗里的成都》文献,助力成都历史文脉梳理;联合制定《白酒成都产区浓香型白酒名优老窖池团体标准使用管理指引》,为行业老窖池保护建立规范;更在四川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独家荣获“四川白酒(成都产区)古窖池保护领军企业”称号。“双国保”资源的保护实践表明,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制度保障、现代转化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支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质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水井坊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将六百年的窖池呼吸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语言——通过制度性保障让技艺传承有据可依,通过文旅融合使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图景,通过人才梯队建设破解"人走技失"的传承困局。在文化传承的宏大命题中,企业的角色不仅是技艺的守护者,更是创新转化的践行者。水井坊的探索让传统技艺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向街头巷尾,从师徒相授的作坊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最终成为文化延续的源头活水。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孙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