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长三角观察 > 企业之星

常熟银行2025年上半年表现抢眼 特色经营引投资者关注

时间:2025-08-08 16:09:17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记者 汪宏胜 □ 忽艳)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卓越的发展韧性,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瞩目的答卷。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保持“两位数” 增长,资产质量稳居上市银行“第一方阵”,而这一切佳绩的取得,与其独特且高效的经营特色密不可分,为投资者注入了强劲信心。

  “初心×过程=结果”这一核心公式,是常熟银行稳健发展的底层逻辑,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基石。二十多年来,银行坚守服务 “三农”、服务小微的初心,通过“五化五干”“六多六少”的战术过程,朝着成为农村金融领跑者、普惠金融标杆行的结果稳步前行。这种清晰且坚定的战略导向,让投资者看到了银行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两定两创”的经营策略,进一步彰显了常熟银行的投资价值。坚守服务“三农两小”的市场定位,累计服务140多万小微客户,帮助40多万经营性客户解决首贷难题,庞大且稳定的客户群体为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保持“做小做微”的战略定力,抵住市场诱惑,不盲目追求“做大做洋”,这种稳健的风格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创新思维下打造的“常银微金融”和“常银微创投”模式,为业务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永葆创业激情,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更是为未来增长打开了广阔空间,让投资者看到了银行持续创新和拓展的潜力。

  独特的“三高三低”贷款结构,是常熟银行抵御风险、实现稳健收益的关键,深受投资者认可。“三高”即总贷款占总资产之比高、个人贷款占总贷款之比高、个人经营贷款占个人贷款之比高,这意味着银行资金投向精准且高效,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能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红利。“三低”即大额贷款占比低、涉政贷款占比低、房地产贷款占比低,大幅降低了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了资产质量的稳定,为投资者带来更可靠的回报预期。

  文化、客户、员工、科技构成的“四大支柱”,为常熟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让投资者对其未来充满期待。以“农村金融领跑者”为愿景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团队力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让400多万线上全渠道用户、300多万新媒体粉丝、100多万企业微信用户成为业务增长的源泉;重视人才的员工理念,为银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的赋能则让业务更高效、客户体验更优,近五年超 15亿的金融科技投入,具备微贷集成、风控集成、渠道集成等五大核心技术,打造营销、风控和数据三大中台,作为全国首个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搭载国产数据库的农商行,科技实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四大业务板块中,常熟银行的经营特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给投资者带来了直观的收益预期。零售业务聚焦“三农两小”,57万户信贷客户户均仅44万元,10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99.6%,“做小做微”的特色带来了稳定的业务增长。公司业务发挥“压舱石”作用,对公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过去五年对公信贷户数增长3倍,户均约400万元的贷款规模,风险可控且收益稳定。32家控股的兴福村镇银行,信贷客户数26万户,户均不到16.6万元,坚持“六多六少”定位,将普惠金融做深做透。金融市场业务中非息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2.6%提升到23.5%,截至今年6月末,代销理财规模超70亿元且同比增155%,有效缓解了对息差的依赖,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

  “五篇大文章”的深入推进,以及“村改支”版图的扩充,更是为常熟银行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多重利好,让投资者看到了持续增长的潜力。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业务边界;“村改支”模式优化了网点布局,增强了区域渗透能力和资源协同效应,首次迈入南京市场更是填补了省会及周边核心区域空白,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力。

  常熟银行凭借其鲜明的经营特色,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为投资者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各项经营策略的持续推进,银行必将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魏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