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长三角观察 > 企业之星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十周年 守护存款更安全

时间:2025-05-19 16:19: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是《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一直以来,在人行常州市分行指导下,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工作机制,搭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存款保险宣传体系,推动存款保险理念深入人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

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该行明确存款保险工作为“一把手”工程,总行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存款保险领导小组,计划财务部统筹管理,全行组建一支近200人的存款保险宣传队伍,由辖内197家网点各优选1-2名业务素质过硬的员工,负责开展存款保险工作,推动总行-管理行-网点逐层压实责任,上下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将存款保险工作费用列入专项预算管理,为存款保险宣传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将存款保险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正向激励和反向扣分两方面着手,全面客观评价支行存款保险日常管理工作,按季开展考核、年度汇总结果。

创新管理机制,一方面,开发“线上”存保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机构信息管理、物料管理、标识管理、资料管理等功能,实现全行网点信息展示,宣传物料逐级分发,标识使用情况自查、抽查等管理目的,有效提升存款保险工作质效。另一方面,制作“线下”存保工作手册。每年根据人行最新工作要求,以及该行工作实际,编制完善《存款保险宣传工作一本通》下发至网点,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确保存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长效推进机制,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日常指导+监督检查+通报反馈”常态化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将存款保险知识列入员工培训计划,重点做好大堂经理、临柜人员、客户经理等培训,实现一线人员存款保险知识培训全覆盖。组织全行员工开展存款保险知识考试,提高政策理解力和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每月聚焦活动开展、标识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应答、业务流程嵌入等12项内容,对基层支行开展现场监督检查,以查促学,确保宣传工作力度不减、效果不降。2024年,组织2000多名员工开展存款保险知识培训和考试,全年现场抽查网点125家。

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质效

培育“新路径”,汇聚政银力量提效能。该行深化与各级政府、部委办局合作,在非法集资宣传日、国家安全日等关键节点,联合开展“银警联动进校园”、赶大集,金融服务“零距离”等活动,构建“人民银行主导+政府强力支持+媒体广泛传播”的存款保险宣传矩阵。充分发挥“金融惠农指导员”优势,用好党建引领的旗帜作用,与村委会、社区对接,举办“党建+存款保险”宣传活动,以存款保险宣讲人的“新身份”,向公众讲解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存款安全有保障意识。

激发“新活力”,掀起主题宣传新浪潮。一是打造“小江”宣传品牌。以吉祥物“小江”作为存款保险宣传大使,开设“小江说存保”知识课堂,定期制作、更新宣传动漫,拍摄宣传微视频,全力打造具有该行特色的存款保险品牌。二是组建“小圆服务队”。以“管理行+支行”二级模式,广泛发动青年员工及业务骨干开展“小圆服务队”活动,通过“义剪润发”“金融知识进校园”等公益活动,进行存款保险知识宣传。三是下沉宣传重心。依托社区银行,围绕老年群体,探索“银行+社区”宣传模式,走进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存款保险知识进行解读。2024年,共组织开展存款保险宣传活动970多场,发放折页6万余份,覆盖人数超7万人。

塑造“新场景”,推动存保知识进万家。一是持续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视频号等发布“当存款保险遇上大话西游”等宣传视频,通过KOL活动转发微信朋友圈,阅读量达到2万多人次;将存款保险宣传嵌入常州广电935音乐台,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公众传递存款保险信息。二是积极开展“存保伴你”主题活动。在人行常州市分行指导下,以“存款保险守护美好生活”为主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借助常州全域马拉松、太湖湾音乐节等,打造“金融+文旅”宣传主题。先后开展10余场大规模存款保险知识宣传活动,让体育运动参与者、乐迷深入了解存款保险。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嵌入业务流程,该行将存款保险宣传嵌入线下柜面存款业务办理流程,在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自助机具等嵌入存款保险标识,让客户沉浸式感受存款保险宣传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AI+存保”模式。依托该行大模型智能体,积极探索建立存款保险知识库,设置存款保险智慧问答助手,用户询问后,系统自动查询知识库内容,并予以快速、准确解答。

下一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将积极落实人民银行存款保险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存款保险立法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环境贡献江南力量。(马英俊 周欢)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魏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