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飞 科技赋能 蚕“吐”新丝路
7月的睢宁县桃园镇彭井村,天刚破晓,晨露压弯了纤细的桑枝,肥嫩的新叶镶着黄边。桑园里,一群六旬农妇正忙碌采摘桑叶卖给食品公司作桑叶菜原料。当桃园镇人大代表、彭井村党总支书记董广东的身影出现在桑园时,人群中响起善意的笑声:“董书记,咋不在蚕舍守着你那些‘宝贝疙瘩’了?”董广东朗声回应:“工厂化养蚕,智能监控当家,咱可不是老法子,一步也离不开人喽!”
(正在采摘鲜嫩桑叶的农妇们 顾士刚/摄)
这笑声背后,承载着传统蚕桑产业沉重的突围。桃园镇养蚕历史绵长,高峰时桑园达4万亩。彭井村2600多亩桑园曾支撑起年超千万元的养蚕收入。然而现代农业的脚步却踏碎了这份宁静——无人机植保作业中飘散的农药污染桑叶,蚕农心血付诸东流,全镇桑园减少到5000亩,彭井村桑园锐减至500余亩,村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董代表啊,无人机一飞,我的桑叶就毁了,蚕死的死,不吐丝的不吐丝,收入没了,赔也难讨……”一年前,董广东围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走访时,这样焦灼的求助声反复敲击着他的心。养蚕大户朱传达布满老茧的手紧握着董广东:“我60多岁了,除了养蚕,还能干啥?”这双粗糙的手传递的不只是生计之困,更是对蚕桑产业延续的深切期盼。
破茧:头雁寻路 科技点化老桑枝
困局如何破解?一次走访徐州韶华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让董广东捕捉到一线光亮。公司负责人夏伟正提及浙江已有企业成功以人工饲料替代桑叶实现规模化养蚕。这一信息如星火点燃了董广东的思路。他迅速查阅资料,结合本村困境,于2024年郑重向镇人大提交《关于推广全饲料智能化养蚕的建议》。
此时,省委驻睢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修伟杰、戴佳秋、濮中翌来到桃园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命脉,桃园镇蚕桑业的痛点——农药污染与劳力老龄化,正是亟待突破的关隘。戴佳秋深入调研后,与董广东的建议产生强烈共鸣。一份融合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的帮促项目方案,经工作队集体研究打磨逐渐成形。
睢宁县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吴乐明确指示:“工作队要在产业培育、科技惠农、农民增收上精准发力。”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成功牵线技术成熟企业,组织养蚕大户实地考察、现场培训;同时对接原料供应商,降低饲料等采购成本。面对部分蚕农对现代科技的犹疑,桃园镇党委与工作队达成共识:先做示范,用实效说话。
在镇人大主席团推动下,一个投资约110万元(其中省工作队扶持80万元)的智能化养蚕项目在彭井村落地。董广东勇担“领飞者”重任,带领团队改造720平方米标准蚕舍,成立徐州利力成蚕桑技术服务公司,复制推广先进模式。
化蝶:智能吐丝 共享新茧利
步入彭井村智能化蚕房,中控大屏数据跃然眼前:温度25.5℃、湿度80%,通风系统精准运行。饲料经过“炒菜机”蒸煮、压制成条,再根据龄期精准投喂。董广东注视着这一切,坦言起步时如履薄冰:“虽有经验可循,但每一步都像‘春蚕爬行’,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必须走稳走对。”
(董广东给养蚕大户讲解工厂化养蚕智能控制系统 顾士刚/摄)
辛勤耕耘换来破茧成蝶。在整齐排列的蚕匾间,工人们采摘着饱满洁白的蚕茧。董广东自豪地细数成果:“今年6月首批饲料蚕单张产量97斤,传统一张蚕收茧80斤;茧质跃升5A级以上,出丝长达1200多米,鲜茧价每斤高出5元!”工厂化养蚕将周期缩短至25天,实现全年6季以上连续生产,关键指标全面优于传统模式,单张增收400元,小规模饲料养蚕获得成功。
(工人在给蚕喂食中 顾士刚/摄)
更可贵的是智慧的延伸。在桃园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项目探索出“小蚕共育+适龄转桑”模式:工厂负责风险高的1至3龄幼蚕饲料喂养,4龄转交农户桑叶育成。养蚕40余年的卓之彩对此赞不绝口:“幼蚕最难养,现在从工厂接回3龄蚕,省心省力!今年我家肯定能多赚钱。”村里产业链日趋完善,他家20亩桑园出售桑枝桑叶又增收5000元。
展翅:绿桑金茧 织就共富路
桃园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头雁效应,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围绕“桑”“蚕”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坚定走数实融合、智能绿色的新路。如今,镇属兴桃公司已打造“十里桑园”“桃自然”品牌,桑园鸡蛋、蚕丝被、桑叶茶、蚕沙枕头等衍生产品蓬勃兴起。年产茧超百万公斤,蚕桑相关产值突破1亿元。
(采摘嫩叶做茶 顾士刚/摄)
从饱受农药困扰的凋敝桑园,到恒温蚕房里吐纳新丝的智能工厂;从老蚕农粗糙双手中的生计焦虑,到全产业链上绽放的共同富裕笑容——彭井村以科技为梭、以“头雁”为引,重织的不只是一条蚕桑路,更是传统农业破茧突围的现代启示录。当嫩绿的桑叶在晨光中舒展,蚕房里机械低吟,那条由智慧与汗水铺就的“新丝路”,正向着更广阔的乡村未来,坚定延伸。(顾士刚 常岱)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