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 (于胜辉 南京报道)近日,江苏盐城市67岁的龚大爷因多日滴水不进、剧烈腹痛等症状,来到江苏省逸夫医院,被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小肠梗阻”,病变肠管随时可能出现缺血坏死穿孔等严重情况,逸夫医院普外胃肠专家喻春钊当机立断,为患者开展手术,最终转危为安。
据了解,龚大爷曾有“胃贲门癌”病史,手术化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但今年11月初,龚大爷出现了上腹部疼痛,伴有频繁呕吐的情况,在来到医院检查前已经多日未曾进食。经血检、上消化道造影、胃镜、胸腹部CT平扫、增强等一系列检查,进一步证实他存在“食管裂孔疝、小肠梗阻”。
“梗阻的肠管缺血时间久了会坏死穿孔,会有生命危险,及时手术可以避免肠管坏死,挽救生命,也能够尽快解除梗阻”普外科喻春钊教授介绍说,“由于老人家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手术是存在较大风险的,但我们会全力去做好手术预案、避免危险发生。”
于是,在得到家属同意后,龚大爷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经过该院普外科喻春钊教授、胸外科朱大伟主任、麻醉科多个医生护士等科室部门共同协作、无缝对接,加上张伟伟副主任医师、陈启主治医师倾力配合,成功为龚大爷修补食管裂孔。手术顺利结束,术中患者各项监测指标基本正常。
目前龚大爷恢复良好,之前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经肠内营养管输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术后一周左右无特殊将拔除肠内营养管,那时候龚大爷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经口进食了。
据悉,食管裂孔疝病人通常会出现反酸、烧心、胸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甚至因疝压迫心脏、肺和纵隔产生心悸、胸闷、阵发性心律失常、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胸痛等诸多症状。普外胃肠专家喻春钊介绍说,食管下段及胃贲门手术后的食管裂孔疝临床发生率低,更易被误诊误治、贻误病情,有些病人做过手术之后较长时间发生的食管裂孔疝者,常被认为癌复发或转移而放弃治疗或延误治疗。除了医院的高效治疗,发病时得到正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