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水青山间走出发展新路
绿色低碳 逐梦前行
糯扎渡水电站
黄登水电站升鱼机
糯扎渡水电站 珍稀动物拯救站
小湾水电站
大江流日月,慷慨歌未央。带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能量,全长488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自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南下,在彩云之南蜿蜒千里,流经6国,汇入南海。
世纪之交,时代召唤。志在让江河造福人类的华能水电人,怀着“绿色电力、水能兴邦”的企业愿景,沿着澜沧江的激流,披荆斩棘、筑梦江河。
20多年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水能兴邦的壮丽画卷,谱写绿色发展的时代交响曲。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攒足后劲。作为承担着澜沧江流域梯级滚动开发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华能澜沧江公司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打造绿色水电、推动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和价值追求,着力实施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做好生态规划、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一江碧水激涟漪
车行沿江公路,绕山转、随江弯,蜿蜒前行,两岸崇山险峻、林深叶茂。绿色掩映中,远远望见大坝横江而立,雄浑壮美,这是属于水电站的独特景观。20余年来,澜沧江上座座电站拔地而起,景观各异,但绿色却是永恒不变的底色。
跨进21世纪,要怎样开发水电?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是澜沧江水电开发的时代之问。答案清晰而响亮:生态优先、统筹协调、适度开发、确保底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国家把澜沧江交给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既要利用流域优势开发澜沧江水电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澜沧江整体综合效益和梯级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的优势,更要在开发规划中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公司上下筑牢强烈的共识。
规划为环保让步,开发以生态优先。华能澜沧江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守护着澜沧江的生态环境,放弃了建坝条件好、经济效益高,但可能对明永冰川造成影响的“果念”电站。毅然减少原规划的澜沧江梯级电站,避让“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盐井盐田历史遗迹等环境敏感区,共留出天然河段305.2公里,占澜沧江干流长度的19.3%,保留了珍稀鱼类的重要生存环境。
以往,电站施工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植被造成一定影响,产生污水、生产生活垃圾。对此,华能澜沧江公司坚持“同时设计、超前实施、提前投运、运行有效”的理念,在设计阶段就对电站生态景观和生态修复进行总体策划,采取了渣场科学管理,施工迹地有效恢复,生产生活废污水综合回用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绿色发展的命题,交出了时代的答卷。小湾、功果桥、糯扎渡电站先后获得水利部授予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功果桥、小湾、糯扎渡、景洪电站先后入选“中国美丽电厂”。
万物共生融天地
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澜沧江流域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众多动植物类群分布聚集于此,使澜沧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物种扩散、交流和迁徙通道。作为澜沧江的开发者,实现与动植物共生共荣,保护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责任重大。
我们要保护什么?要采取哪些措施?这是澜沧江水电开发的责任之问。答案坚定而有力:珍稀植物、珍稀动物、珍稀鱼类,一切我们能保护的,一切我们能做到的。
多年来,华能澜沧江公司斥巨资在景洪、糯扎渡、小湾、黄登等电站建设了珍稀植物园(珍稀植物移栽区),保护珍稀植物多样性。占地百亩的糯扎渡电站珍稀植物园,有篦齿苏铁、宽叶苏铁、金毛狗、千果榄仁、红椿等18种13444株珍稀植物,都是电站移植抢救出的“珍宝”。黄登水电站有国内首个电站与地方共建的库区尖叶木樨榄保护小区,种植着700株尖叶木樨榄。“我们的保护小区开创了国内实施当地狭域植物保护管理新模式。”公司安全监察与环境保护部主任段川骄傲地说。
在糯扎渡电站园区,你会看到这样的奇观,60多只(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鳄鱼、巨蜥、黑猴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野猪、白鹇悠然自得地生活在园区之中,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个国内首家由企业投资实施的动物拯救站——糯扎渡珍稀动物拯救站,致力于收救、暂养电站周边的国家保护动物,待野化驯养后放归自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
华能澜沧江公司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一开始就高站位、全方位、系统性,陆上的动植物、水下的鱼类与电站环境同样重视。在黄登水电站,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建成了我国第一部且提升高度最高的升鱼机——鱼类上行过坝系统,可以高效地将澜沧江土著鱼从坝下运到坝上水库放流,就像让鱼儿“坐”上了电梯,通过上下交流互换,有效保证了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基因交流。类似为鱼类种群繁殖和基因交流创造条件,保护鱼类多样性的举措还有很多,在金沙江上的龙开口电站拥有华能集团首个同时也是云南省首个大型电站集运鱼系统。
“哈哈,你看那条鱼好像很舍不得离开我们呢!”“嘘,小心吓到小鱼。”黄登水电站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又开始了。这样的活动,在糯扎渡、功果桥、黄登、龙开口电站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华能澜沧江公司根据环保工作需要在符合条件的电站都修建了鱼类增殖放流站,还在黄登、托巴、乌弄龙电站库区德庆河、永春河、雨崩曲等支流相继建立了鱼类栖息保护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华能澜沧江公司已研究掌握巨魾、澜沧裂腹鱼、后背鲈鲤等13种鱼类人工增殖技术,共放流巨魾、澜沧裂腹鱼、后背鲈鲤等11种鱼类人工增殖土著鱼类428万余尾。
绿色发展底色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版图上的每一抹绿色,都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宝藏。
控制碳排放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举措是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根本途径是能源生产消费的电气化。作为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骨干企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最大的清洁电力运营商,绿色低碳发展是华能澜沧江公司的前行方向,更是使命担当。
什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贡献?这是华能澜沧江公司的发展之问。答案明确而远大:坚持以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目前,华能澜沧江公司水电装机规模2294.8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23.5万千瓦,仅2020年一年发电量981.9亿千瓦时,可节省标煤12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38万吨。华能澜沧江公司给出的数据,是实打实的减碳贡献。
通过集控中心对流域电站联合调度,每年可减少全网弃水电量200亿千瓦时以上,大幅度改善了云南以及南方区域电力结构。华能澜沧江公司充分发挥一条江联合调度优势,建成了国内同类型最大规模的远程集控中心,集控10座电站、50台机组,集控规模达2000万千瓦。这是华能澜沧江公司集控十余年的发展成果,更是电力供应保障的极大优势。
在碳中和愿景的引领下,“十四五”开局之年,华能澜沧江公司将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了西藏澜沧江清洁能源基地、澜沧江云南段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曲靖风光煤电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面构建水火风光储等多能互补、国内国际协调发展的综合能源开发格局,进一步扩大提升水电优势,全力加速新能源发展步伐。在未来的新能源发展中,华能澜沧江公司将大力探索新能源电站“远程集控,区域运维”模式,推进项目建设施工和运营检修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优势效应,让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美丽的澜沧江绵延不绝、奔流不息,浸润着云岭大地,也哺育着华能水电人。华能澜沧江公司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服务碳中和的笃行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快马加鞭未下鞍,行稳致远更奋楫,华能澜沧江公司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绿色电力企业的赛道上疾速前行。(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孙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