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征程上的普洱实践”全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探访普洱市咖啡产业蓬勃发展、普洱咖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践之路。
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了包括“普洱咖啡”在内的4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参与“普洱咖啡”地理标志申报项目的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工作人员赵余介绍:“普洱市咖啡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普洱农民致富、企业增效、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借鉴普洱茶的成功经验,从2017年正式立项至今,历经5年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地理优势,使得普洱成为我国最早栽培咖啡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小粒咖啡均匀饱满、光泽鲜亮,以其独特的果酸风味及优秀品质深受国内外知名咖啡企业的青睐。自1988年咖啡产业化发展以来,普洱市从科研、人才、质量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入手,给予咖啡产业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与技术支持,持续推动咖啡品质不断提升,咖啡产业快速发展。
在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质检员正仔细地从外观、触感等多方面挑选咖啡豆,确保每一粒咖啡品质最大化相同。中心负责人介绍,不同咖啡等级对品质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做到用机器对每粒咖啡的品质进行筛选,只能通过人工,这也是精品咖啡价格较高的原因。“地理标志产品审核对于产品品质把控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比如咖啡中的‘灰分’这一项,只是从5.5%降到4.2%,就会筛选掉非常大一部分产品。”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科工作人员马先娅说。
“目前已有15家本地咖啡企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普洱咖啡’地理标志使用。有了‘普洱咖啡’区域品牌的效应加成,普洱咖啡一定可以更好地走出普洱、走向世界。”赵余对普洱咖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记者 刘宣彤 陈鑫龙 侯婷婷)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