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知名餐饮企业上调部分菜品价格在网上引发热议。网民表示,特殊时期餐饮企业涨价情有可原,但应慎重评估市场并把握适度原则,切莫仓促涨价、跟风涨价,以免打击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给市场恢复和自身经营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网民“魏文彪”指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对菜品价格相应上调,属于正常市场行为,并不违法违规,没必要对其口诛笔伐。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那些复工之初涨价的餐饮企业,为了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自然也会相应调低菜品价格。
不少网民提醒,虽然涨价短期内能带来利润,但如果涨幅不合理,这种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的做法反而可能赶跑消费者。
网民“王军荣”说,在消费者消费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涨价的确是减少损失的好办法。但消费者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疫情也影响到许多人群的收入状况。面对“报复性涨价”,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餐饮企业不能只片面考虑涨价带来的收益。
网民“车横”表示,在当下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餐饮行业应当慎重考虑涨价。在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环境下,餐饮业需警惕部分商家的涨价行为给市场造成不利影响。钱袋子在消费者自己手里,一旦被捂紧,对整个行业来说有害无益。餐饮商家千万别错判了形势,仓促涨价、跟风涨价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网民“黄跃成”说,面对压力,餐饮业还得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合理消化压力进行自救。商家选择涨价与否当权衡利弊,找准适合价格点才能激发消费热情。
(记者 廖冰清 整理)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