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不守信、霸王条款、商家卷款跑路……近来接连曝光的预付式消费种种乱象,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据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2020春节消费提示称,消费者选择各类预付消费方式时,应考察企业信誉后理性消费,以免遭遇无良商家卷款跑路。
“随着预付式消费遍地开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网民“李宁一”表示,一些商家不断“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不法经营者借办卡之名敛财诈骗、携款跑路,既反映部分经营者缺乏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也暴露出市场监管缺位和不足等问题。
有网民认为,预付卡消费乱象屡禁不绝,亟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创新监管手段,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帮助消费者维权。
网民“许辉”认为,有必要加大对跑路商家的惩治力度。一方面,有以预付式消费之名,行骗取消费者钱财或吸收公众存款之实的,只要构成犯罪,都应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用足信用惩戒手段,凡是跑路的商家,一律纳入失信黑名单,实行信用联合惩戒,全面挤压其生存空间。
有网民表示,商家要恪守经商之道,强化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以诚信取信顾客、以品质赢得市场。消费者也要学会理性消费,提高警惕,注意识别各类消费陷阱,增强证据意识和维权意识。
“现行法律法规对预付式消费的规定不严不细,是预付卡乱象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网民“浦江潮”建议,填平预付式消费陷阱,唯有从立法层面入手,明确发售单位资格、责任义务、违约责任、监管部门、消费者救济途径等种种细则,拓宽消费者举报渠道,才能最终依法促进其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