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深度解析

宋轶、李一桐代言难逃“差评” 《这城有良田》虚假宣传、未保缺失如何解?

时间:2025-08-01 15:12:41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王鑫坤)“适合本地宝宝体质的种地游戏!”“都搁这种地是吧,我也来!”“一起体验做城主的快感吧!”经常刷短视频的消费者,对于《这城有良田》这款游戏一定不陌生。让人啼笑皆非的抽象内容、与《咸鱼之王》不分伯仲的弹窗频率,也让玩家们将这款游戏戏评为“四大广告游戏”之一。

  7月27日,《这城有良田》的周年庆活动已悄然落幕。游戏全新代言人李一桐通过与玩家的直播互动,为《这城有良田》带来了一波流量热潮。然而,短期的广告效应能否转化为长期的用户留存?

图片1.jpg

  图为《这城有良田》在抖音平台上的一则明星代言广告

  “种田”变“火并” 虚假宣传招致玩家不满

  一个月前,本报曾对微信小游戏《向僵尸开炮》进行了报道(详见2025年消费日报报道《抽奖概率藏玄机、诱导充值50万元 微信小游戏<向僵尸开炮>怎能向玩家“开炮”?》)。记者看到,其所涉及的“虚假宣传”“未保漏洞”以及“客服效率低”等问题,在《这城有良田》里也同样存在。

  2023年,《这城有良田》凭借“经营+SLG”的玩法横空出世,迅速站稳了小游戏畅销榜Top10的头部位置。据了解,在该游戏的早期阶段,玩法会以模拟经营为主,通过不断积累资源加速游戏进程。而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玩家会发现《这城有良田》逐渐减少了经营和养成要素,转而将重点放在SLG(策略类)玩法上。玩家便需要攻城略地获取资源,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然而,该款游戏却一直将“种地”“经营”“休闲”作为其宣传时的核心,这就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游玩一段时间后会“大跌眼镜”。

  在小红书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针对《这城有良田》的虚假宣传问题进行投诉。

图片2.jpg

  图为小红书平台上消费者反映的《这城有良田》虚假宣传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这城有良田》会通过选取在年轻玩家群体中有一定号召力的明星代言,如一周年的宋轶、二周年的李一桐等,来吸引更多的新玩家。

  “我就是通过宋轶的代言广告才入坑的,没想到广告内容与实际游戏风格完全不一样!种地并非游戏内核,真正的核心是打架、争霸,类似于黑社会的抢地盘。”有网友控诉,玩家之间战力差距极大,不“氪金”(即指“充值”)的休闲玩家只会被一直揍。

  除此之外,消费者陈女士也告诉记者,该游戏的内部语言环境极差,自2025年5月开始,游戏内的世界频道几乎天天都在吵架,还有大量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网暴以及造黄谣,“游戏里的举报,点了并没有什么用处,去公众号提交举报工单也未见效果,游戏环境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业内人士郭涛指出,上述商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从“轻松种田、田园经营”,到“暴力打架、资源争夺”,这种对游戏内容本质特征的误导性表述,明显违反《广告法》中关于真实性的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禁止虚假商业宣传的要求,“广告买量并非小游戏行业引流的唯一出路。依赖夸张、与实际不符的广告素材吸引用户,只是短期行为,难以持久。游戏厂商须回归产品本质,注重玩法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才能避免因虚假宣传引发法律风险。”

图片3.jpg

  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真实性”的描述

  无需验证即可登录 多渠道端未保举措缺失

  7月29日,广东省东莞市的郭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侄女(未成年)于2025年3月21日至7月3日之间,在游戏《这城有良田》中误充值10838.91元,“《这城有良田》除了抖音、微信外,还拥有华为等渠道服。但是无论哪一种,小孩子都可以无需身份认证直接登录游戏,当然也没有任何游戏时长与消费限制,夸张的话,一天充十万都有可能。”

  记者了解到,玩家想要进入《这城有良田》小游戏,只需通过点击链接、广告即可直接进入游戏页面或下载。记者注意到,在进入《这城有良田》的过程中,其仅会在游戏首页注有“12+”的适龄提示,并未设有其他拦截未成年人的的举措。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容易沉迷游戏,并受到游戏内部的不良信息影响。记者了解到,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图片4.jpg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部分规定

  “我将情况反馈给游戏客服后,他们说需要提供孩子玩游戏时的视频证据,不然无法退款,且即便能够退款,也需按照比例进行一定扣除,因为家长也负有责任。”郭先生补充道。

  “《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进行的大额网络游戏充值行为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有权要求游戏平台全额退款。平台以‘家长监护失职’为由拒绝退款或进行扣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是在推卸自身应尽的责任。”郭涛表示。

  游戏道具bug频发 客服处理效率低下

  除了“未保”问题外,游戏客服对于道具bug的应对处理速度也让孙先生与一众玩家伤透了脑筋。

  记者了解到,孙先生曾因临时游戏道具玄铁锤异常失效多次向客服反馈,两个月未收到任何回应;另一位游戏名称为“许新柔”的玩家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所拥有的宝石道具在出现bug后,其在4月21日第一次联系客服进行处理,截至目前,不但未收到任何处理反馈,相关道具的bug问题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我在这一年以内,向该游戏中累计充值了十二万元,在游戏公会中甚至还有充值达一百万元的玩家。对于我们这些氪金玩家来说,这些恶性bug的持续留存会极大地影响游戏体验,让我们得不到任何正反馈。更过分的是,对于部分玩家个体损失的补偿,游戏官方会通过全服少量补偿的方式来发放,且已成为惯例。这对于那些应得到补偿的玩家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只是方便了游戏官方。”孙先生表示。

图片5.jpg

  图为《这城有良田》客服中心的统一问题反馈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城有良田》的客服中心设置了包含应对bug问题、充值问题、账号注销在内的十二个问题对接窗口,但是所有问题都只能通过提交工单的方式向官方进行反馈,无法随时获悉相关问题的处理进度。

  对此,郭涛告诉记者:“游戏漏洞频发时,需立即采取行动,应及时给予合理的补偿,如返还丢失的游戏道具、虚拟货币等。从长期来看,游戏运营方必须加强测试流程,将游戏的稳定性纳入运营考核指标,用实实在在的改进行动证明整改的决心,逐步重建玩家信任。”

图片6.jpg

  图为企查查上益世界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相关风险信息

  记者在企查查平台看到,《这城有良田》的运营方益世界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曾因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问题多次身陷民事纠纷。为更加深入地调查相关问题,记者于7月28日通过电话渠道联系了益世界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反映了上述问题。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通过广告引流,在游戏内“收割韭菜”,损害玩家合法权益,这些不断重复的戏码正在暴露出小游戏行业的更多问题。未来,《这城有良田》是否能够积极处理消费者的诸多投诉问题?小游戏行业能否摆脱野蛮生长的现状,创造一片崭新业态?本报将持续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