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深度解析

老用户直呼上当!导购平台返利网被指“私设”百元提现门槛 官方回应:用于维护补贴的可持续性

时间:2025-08-29 16:48:5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王鑫坤)近期,有许多消费者投诉称,在使用导购平台返利网APP的过程中发现平台“私设”了百元提现门槛,导致其在购买商品后无法提现累积返利,致使消费权益受损。

  记者调查发现,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返利网满100才能提现吗”关键词可检索出8万篇笔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返利网相关投诉量已达7611条,其中近30天内投诉量便超过1000条。

1.jpg

  图为小红书平台上的部分返利网相关“避坑”笔记

  购物返现额外收益 返利模式备受青睐

  据了解,所谓的“返利”,并非促销方式,而是一种将商家原本支付给推广者的推广佣金直接回馈给消费者的优惠服务模式。消费者在使用返利网APP进行购物时,会通过返利网提供的导购链接跳转至目标电商平台,并在目标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完成下单与收货。返利网APP仅承担导购撮合角色,不改变消费者在目标电商平台的订购、售后与维权路径。

  “返利本质是‘消费后补偿’,其吸引力在于‘延迟满足’带来的额外收益感。消费者将返利视为额外收入,尤其当累积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不提现就亏损’的紧迫感。消费者既想享受当下优惠,又期待未来收益,进而会陷入‘购物—返利—再购物’的循环。”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谈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返利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行业龙头返利网的影响力也持续扩大。据返利网官网显示,返利网成立于2006年,作为国内知名的全场景导购平台,当前其累计注册人数已超过2.4亿人次,合作单位几乎涵盖了全球知名电商。另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返利网主体公司为上海中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返利科技集团,法定代表人为葛永昌。

2.jpg

  图为返利网APP中首页的部分返利商品链接

  “私设”百元门槛 被指故意延长到账期

  记者获悉,上述投诉的消费者大多是被短信召回的返利网老用户。

  “返利网我已经注册好几年了,但因为返利比较少,基本上是断断续续在使用。在今年5月份,我收到了返利网发送的短信通知,称‘账号里的钱再不提现就过期了’,但并未对平台的规则更新进行事先说明。”山东省青岛市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当时成功提现了12元返利(无门槛),之后便一直使用着。直到近期,当我想把70元左右的返利提现时,却被告知不足100元无法提现。”

  “让人气愤的是,返利网并没有在首页等显著位置对此给出任何提示,大家基本上都是等到提现返利时才突然发现新增了百元门槛。”广东省茂名市的消费者许先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许先生在内的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前些年返利网从未出现过类似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二十六条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3.jpg

  图为在返利网APP上提现返利时弹出的百元门槛提示

  许先生继续补充到,与往年相比,除了新增提现门槛,返利到账的时间也被拉的异常漫长,“从前往往确定收货以后,返利就能立马到账。然而,现在不管是在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上购买的商品,返利基本都需要一到两月的时间到账。”“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我回归成功提现了一笔后,购买后续所有商品均会显示‘即将返现’,而非马上到账。”山东省济宁市的李女士说,“其实钱多少无所谓,就是想争一口气,实在是太坑人了。”

  记者从消费者处了解到,因为如果能成功提现返利的话,的确会比直接购买商品便宜一些,这也是广大消费者愿意去一直使用返利网的原因。然而,自上述舆论争议爆发以来,返利网并未对相关问题进行官方回应,这也让不少老用户“寒了心”,对返利网逐渐失去了信任。有的消费者甚至提出猜测:返利网的资金流转是否出现了问题?

  “返利网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源可能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商业模式困境,随着获客成本上升,平台可能通过提高提现门槛延长用户生命周期,将返利作为‘留存工具’而非真实优惠;二是技术漏洞或故意设计,通过延迟返利到账时间制造‘信息差’,降低消费者对实际返利比例的感知。消费者应谨慎选择返利平台,优先使用规则透明、提现门槛低或无门槛的平台,同时降低对返利的依赖,将核心关注点回归商品本身性价比。此事件也警示行业:返利模式的可持续性需建立在‘真实优惠’与‘用户信任’的基础上,任何试图通过规则游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终将反噬平台长期发展。”袁帅指出。

4.jpg

  图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返利网投诉的消费者评论内容

  官方回应称“为完成安全核验” 消费者不买账

  为反馈上述问题,记者于8月18日致电了返利网官方客服热线。

  8月20日,返利网官方回复称:涉及提现规则与“百元首次提现”的问题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惠的购物体验,目的在于完成账户真实性与交易合规性的核验,保护正常用户权益、维护补贴的可持续性。而关于到账周期的问题,由于返利金来源于商家原本支付给电商平台的广告费,其到账节奏取决于上游电商平台与商家的结算规则及品类售后周期,通常需经历“下单—成交完成—售后/退换货期结束—商家/平台确认推广佣金—佣金回流返利网—返利金兑付至用户”的流程,一般为若干周到1–2个月不等。

  但对此回应仍有大量消费者并不认可。有消费者表示,平台提现规则和提现周期发生变化,应向消费者提前告知;更有消费者直接坦言“玩不起就别玩”“太伤老客户的心”“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返利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等多地设有分支机构,于2021年4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228)。公司秉承“万物皆可返利”理念,旗下“返利网APP”曾位列同类移动应用总使用次数No.1、月平均活跃用户数No.1,与国内超过400家商城、平台,逾5万家品牌商户合作。

  与以往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如今记者看到,除了大量消费者的声讨外,上海中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多次因不正当竞争、侵权、知识产权等涉入司法诉讼案件当中,更因“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未对广告内容进行核对的”“发票违法”被监管部门处以总计27万余元的行政罚款。此次老牌导购平台提现“反常”是否透露出其面临着经营困境?大量消费者的账户余额最终能否“落袋为安”?本报将持续关注。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