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地方

第六届内蒙古德顺源烧麦文化节启幕

时间:2023-08-09 10:55:43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闫廷)8月8日上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烧麦文化,深入挖掘呼和浩特饮食文化内涵,树立内蒙古旅游文化品牌,由内蒙古德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六届德顺源88烧麦交流会开幕式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德顺源广场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个企业,能够出钱、出力、出人,来给社会办节,可喜可贺,值得更多的企业学习和效仿。2018年至今,德顺源烧麦交流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每届的福利活动、文艺演出、烧麦文化宣传等内容都深受广大新老顾客的好评。

据了解,烧麦文化中“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早年呼和浩特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茶叶,吃着糕点,一边吃着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褶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稍美丽”之意,现今烧麦已成为美味可口的主食,被人们统称为“烧麦”了。

微信截图_20230809105531.jpg

内蒙古德顺源餐饮董事长张志强致开幕词。在金秋8月,对如期举办第六届德顺源烧麦文化节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德顺源作为内蒙古名小吃烧麦的代表企业,在传播内蒙古文化,增进内蒙古美食交流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

他说,“100多年以来,烧麦经历了风风雨雨,经过我们广大餐饮同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度比较高的美食,尤其成为呼和浩特地区的一张名片。”

德顺源始于晚清时期,传承至今,已有百年之久,是著名的青城老字号。德顺源于2016年10月8日被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命名为“烧麦第一店”。2017年被正式列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列入呼和浩特市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2022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认定为“内蒙古老字号”。德顺源烧麦配方独特,用料讲究。烧麦皮采用特级河套雪花粉,面粉中的极品。羊肉坚持选用草地羊,保持内蒙烧麦纯正味道,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呼和浩特的早餐文化其实就是烧麦文化,它的普及程度与档次可与广东早茶文化相媲美。据《呼和浩特史话》记载,德顺源茶馆开业时,是归绥市最大的一家茶馆,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烧麦,自昔驰名远近,德顺源烧麦也被公认为归化城之最。

内蒙古饭店协会会长郎立兴说,在蒙餐体系中,烧麦是一个大产业,内蒙古大体上一年有五十多亿的销售收入,小烧麦可以做大文章,也大有可为。他建议内蒙古的烧麦产业要有一批做烧卖的企业家,要培养一批像德顺源、老绥远、小骏马等做烧卖的龙头企业,要有一批烧麦烹饪大师,要有一批文化人,还要大力加强烧卖预制菜基础设施建设。

德顺源餐饮以经典传统烧麦为主,茶点、砂锅、蒸菜及方便民众的简餐为辅,带着老品牌复兴的使命,将经典烧麦、茶馆文化、精品糕点重新推向市场,共同执起传承中国茶文化与餐饮的责任。“一两、一壶、一叙,有聊、有品、有味”将德顺源打造成真正属于传统饮食的“慢食运动”,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里进食,用缓和的步调来培植、享用食物。享受一壶好茶,品味一屉烧麦, “食”不单单是吃,而是咀嚼、是享受、是品尝、是玩味、是精致的完成。德顺源餐饮管理将经典烧麦,茶馆文化,精品糕点重新整合,以连锁餐饮店形式,成就真正放心的轻奢餐饮。秉承“重品、厚德、专业、双赢”的经营哲学,用心做餐饮。共同执起传承中国茶文化与餐饮的责任。

“像盛开的白莲花一样,漂亮的形象,散发着芬芳,流传久远的美名。”开幕式上,这首《烧麦颂》的诗说得好,“历经百年的时光,它的名字在塞外依然响亮。”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袁和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