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刘晓磊 □ 陶胜平 张婷)3月1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东鹅村东洞片土茯苓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一手拿小锄、一手拿土茯苓苗,呈现一派春种药材的繁忙景象。
“从种植、除草、打虫到立竹签、拉线,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人,一天能挣120元,一个月大概能挣1300-1500元!”村民谢大哥说,土茯苓种植基地吸纳周边劳动力50余人务工。
“土茯苓种植一般五年就能采收,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我家种了80多亩,村里像我这样的种植大户有5户,总种植面积超过300亩,预计土茯苓五年采收时亩收入可达20万元。此外,1亩土茯苓每年可产籽约200-300斤,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种植户杨婵妹说。
同样,东鹅村驻村第一书记潘昀煜告诉记者,土茯苓种植已形成“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土茯苓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还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据潘昀煜介绍,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帮助修建一条产业路,解决了种植基地的运输难题,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业效益。
据了解,土茯苓又名冷饭团、硬饭头,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东鹅村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土茯苓种植产业,并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扩大种植规模。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招商引进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土茯苓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