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地方

广西全州县原心达金槐:科技赋能“金疙瘩” 健康产业富乡邻

时间:2025-07-18 14:24:12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刘晓磊 □ 蒋秀芳)连绵起伏的山岭间,绿色与金黄交织出别样风景,几十名农户在上千亩金槐基地中穿梭采摘。广西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金槐茶、金槐粽等系列健康产品正从生产线走向全国市场;而其旗下金槐药膳馆的明星产品“金槐人参药膳蒸鸡”,更是一举摘得广西第一届“生态杯”林下药膳大赛金奖和团体特金奖的双重荣誉,彰显了金槐深加工的多元价值。

微信截图_20250718142402.jpg

七月盛夏,广西全州县枧塘镇珠塘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派繁忙。合作社负责人马德科正组织工人抢抓晴好天气采摘金槐米,现场有序进行脱粒、蒸制、晾晒等初加工工序。“今年金槐长势喜人,合作社550亩金槐预计总产值300多万元,每亩净增收3000元以上”马德科一边查看槐米品质一边介绍,言语中透露着丰收的信心。这些高标准生产的槐米,将作为核心原料直供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

金槐,因其花和花蕾(槐米)富含高价值的黄酮类化合物且色泽金黄,被业内誉为“槐之金”,是全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在庙头镇石洞村,一棵树龄高达300余年的古槐树至今仍年产槐米70多公斤。全州金槐米中的核心活性成分芦丁含量高达40%以上,比外省白槐、青槐、黄槐高1-2倍,这种物质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原心达公司正是依托这一独特资源禀赋,通过科技创新,将“槐之金”打造成了富民强县的“金产业”。

微信截图_20250718142410.jpg

从滞销困境到产业引擎:原心达的破局之路

2015年,全州槐米曾面临滞销困境,价格大幅下跌。在广东打拼多年的蒋爱明得知家乡情况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17年,他响应“我是全州人,多为家乡作贡献”的号召,创办了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并非一片坦途。蒋爱明回忆道:“传统种植户在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习惯,很难实现标准化种植,效益也不高。”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创新性地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原心达公司对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农资支持,免费提供生物有机肥,并以高出市场价5%的价格保底回收金槐。同时,公司与广西农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全县创建金槐种植示范基地,统一使用生物、物理防虫技术,确保原料品质源头可控。

科技驱动:原心达的金字招牌

科技创新成为原心达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核心竞争力。公司设有清华大学等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和博士合作工作站,累计注册商标近10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2项ISO国际认证以及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依托全州金槐世界领先的芦丁含量(高达373mg/g)及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原心达公司的产品线不断丰富与升级。从最初单一的金槐茶,扩展到金槐粽、金槐面、槐花粉等系列健康食品饮品,并创新开发出融合传统药膳与现代营养学的金槐药膳系列。2023年,公司生产的“原心达金槐茶”成为第21届广西—东盟食品糖酒博览会指定用茶品牌,标志着其品质获得了国际性专业平台的认可。同年,其精心研发的“金槐人参药膳蒸鸡”在广西第一届“生态杯”林下药膳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和团体特金奖,为金槐的食药同源价值提供了权威背书。

“我们不仅仅是在卖农产品,更是在推广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州独特的生态价值。”蒋爱明强调。公司开发的金槐系列产品不仅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获得富硒金槐茶认证,在2023年9月“乡村振兴论坛·广西”活动中亮相桂品推介环节,向全国展示了科技赋能下的全州金槐新形象。

联结农户:原心达的共富实践

原心达公司的发展深深扎根于全州的金槐种植业,其成功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紧密合作,金槐种植户户均年增收7800元,昔日荒山变成了真正的“绿色银行”。

“槐米价格从几年前的每公斤十几元跃升至如今的近百元,科学管理下,一亩金槐净收益稳稳超过7000元。”一位正在自家金槐园里忙碌的种植户兴奋地表示,“行情好、销路稳,明年打算添置台新农机,把产业做得更精!” 这朴实的愿望,正是金槐产业惠农富农的生动写照。

原心达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建了“就业扶贫车间”,直接吸纳脱贫户就业。公司员工王朝发在家门口的金槐种植基地工作,边熟练地为金槐树锄草剪枝边说:“今年金槐长势很好,很多专家来到基地,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新技术。” 目前,原心达公司安置农村劳动力370余人,其中不少是脱贫户和残疾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蒋爱明在走访中发现全州镇老乡家园社区脱贫户蒋德明因肢体残疾难找工作,立即聘请他担任公司保安。此外,金槐采摘季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就业机会。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金槐产业的基石

金槐产业不仅是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州金槐产业经历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蜕变。2013年全县金槐种植面积达10.6万亩,年产槐米3700多吨。十年磨一剑,如今金槐已成为全州县的支柱产业。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县金槐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覆盖18个乡镇175个村委。年产量突破2.2万吨,年产值达11亿元,惠及6万余户20多万人。

“金槐产业真正实现了‘绿了山头、富了口袋’的双重目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这里高度统一。”白宝乡乡长陈峰介绍道。他说,该乡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许多标准由原心达公司参与制定或示范)和成立专业管护队,金槐品质和产量持续提升,而以原心达为代表的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更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效益。

金槐种植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经济价值高且生态效益显著。金槐树第三年开始产出,第六年进入盛产期,此后可连续采收数十年。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远高于常规经济林,荒山野岭、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都可种植,不占耕地,真正实现了在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

 未来蓝图:原心达引领产业升级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州金槐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原心达公司被寄予厚望。金槐办主任蒋忠林表示将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们将持续加大对金槐产业的政策扶持、种植技术、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方位推动全县30万亩金槐产业提质增效。” 这其中,支持像原心达这样的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是关键。

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科技赋能与市场开拓。公司创始人蒋爱明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并描绘了清晰蓝图:“原心达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在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力量,重点突破高附加值提取物(如高纯度芦丁)和功能性健康食品开发,让全州金槐的健康价值惠及更广泛人群。同时,我们将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渠道,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效应,讲好‘金槐故事’,把‘原心达金槐’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目标是打造全国知名的健康食品品牌。最终,通过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有效地联结农户,带动更多乡亲在全产业链上持续增收致富。”

2023年,原心达金槐茶在东盟食博会上的成功,预示着全州金槐产业正从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全国性健康品牌迈进。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科技和品质为支撑的原心达金槐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全州县30万亩金槐基地年产2.2万吨槐米,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原心达公司的原料保障。这背后,是6万余户农户的希望。金槐产业,在原心达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枧塘镇种植大户唐国政抚摸着沉甸甸的金槐枝条,脸上写满喜悦:“科学种植加上好行情,一亩金槐净挣7000多元不是梦,明年计划添置台新农机提升效率!” 他的丰收,离不开原心达公司稳定的订单和科技支持。在全县各乡镇,金槐采摘每年创造大量季节性务工机会,人均增收数千元,而这“季节性”的忙碌,正因原心达的加工转化(从槐米到茶饮、食品乃至金奖药膳)而变得更具持续性价值。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袁和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