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佟强)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商务部门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立足冰雪资源禀赋,抢抓文旅“出圈”契机,助推“冷资源”变“热经济”,推动消费市场稳中有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59.1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投入政府促消费资金1.5亿元,实现销售额61.4亿元,拉动消费40.9倍;兑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实现销售额118.4亿元,拉动消费9.9倍;新登记住宿类市场主体7518个,同比增长264.9%;餐饮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51.1%;社区商业便利指数同比增长14.8%;全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6.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6%)。
据悉,2025年,哈尔滨市商务局党坚定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总要求,锚定“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两大目标,实施“商务为民”“服务助企”“乐购尔滨”三项行动,促进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相融合,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消费供给相协调,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商务为民,支撑消费市场增长。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通过以旧换新政策与促消费活动稳固消费基础。在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方面,按照省安排,我市已经启动实施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以及家电、数码、智能家居等以旧换新行动,动员推荐全市195家车企、230家家电和数码企业、475家门店全覆盖参与,拓展京东、天猫、抖音等线上平台同步开展以旧换新活动,18家平台企业实现“卖全省”,为广大市民以旧换新提供便利。一季度,家电和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47.7万件,实现销售额14.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申请补贴17440台,实现销售额24.6亿元。在举办促消费活动方面,组织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场都精彩”贯穿全年的促消费活动。一季度,我市结合亚冬会和文旅火爆实际,在汽车、百货、超市、餐饮、电商等领域累计投入政府补贴资金近8000万元,开展“乐购亚冬 券动元宵 助企惠民”等促销活动,实现销售额26.4亿元。下步,哈尔滨市商务局将继续办好西餐文化节、春秋车展、公益车展、汽车下乡等主题活动,鼓励区县(市)与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全年力争举办促消费活动百余场以上,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服务助企,促进消费品质升级。培育传统企业,推广本地特色产品,扩大哈尔滨市商贸行业品牌影响力。一是推广老字号产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举办“老字号嘉年华”系列活动,推广哈尔滨市老字号品牌。组织老字号、地方特色产品企业参加国内知名展会,为老字号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塑造我市特色品牌形象。二是培育哈埠餐饮品牌。开展“小盘菜”推广专项行动,持续更新发布哈尔滨美食地图、老字号地图、名店地图,适应游客需求。挖掘哈尔滨美食资源,围绕俄式西餐、杀猪菜、铁锅炖、烧烤、冷水鱼等地方特色美食,举办餐饮促销活动,传承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擦亮“名菜”“名厨”“名店”招牌。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开设门店,打造尔滨地标餐厅。三是提升住宿服务质量。指导酒店行业协会制定住宿服务地方标准,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升住宿行业服务品质。开展酒店接待能力培训,提升住宿服务保障水平。鼓励住宿经营主体依托冰雪旅游、欧陆文化等资源,开发音乐之都、冰雪之都等主题房型,打造度假酒店集群。
乐购尔滨,创新打造消费场景。开拓消费新模式,助力发展新业态。一是搭建时尚消费平台。引进市内免税店、快闪店,探索消费新场景,打造道里菜市场老字号街区项目,实现文旅和商业融合,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消费选择。二是构筑电商消费生态。持续举办“哈尔滨电商直播节”活动,加强与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和MCN机构合作,建立“尔滨好物专区”,集聚达人流量优势,积极拓宽本地产品销售渠道。制定网络店铺专项培育计划,开展“尔滨”品牌网络营销推广行动。三是增加消费场景供给。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第二批先行区试点。持续推动国家和省示范步行街建设工作,发挥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街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城市会客厅。布局夜间特色美食街,支持开设24小时便利店,繁荣城市夜间经济。
哈尔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振消费是商务部门首要任务,市商务局将继续以守正笃实、驰而不息的精神,巩固消费基础,挖掘消费增量,优化消费环境,助力我哈尔滨经济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