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地方

四特酒闪耀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

时间:2023-10-13 16:35:28 来源:消费日报网

  一抹特香醉“魔都”,那是来自江西的传世酒韵。2023年10月12日-14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在这个综合性国际酒类盛会上,中国特香型白酒开创品牌——四特酒雄踞5.1H-E09展厅,展出以四特东方韵为代表的特香型白酒精品,擎画特香型白酒产区建设宏图,用传承与更迭中历久弥新的酒文化折服中外来宾。

  随着消费升级与迭代,近年来,中国白酒行业开始进入产区竞争时代。在新的产业形势下,本届酒博会聚焦绿色产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入挖掘企业在新消费市场环境下的潜在动能,造就一场集贸易洽谈、展览展示、合作交流于一体的服务型精品展会。作为江西省酒龙头,四特酒积极把握平台优势,着力讲好江西白酒故事,焕发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微信截图_20231013163339.jpg

  再获行业殊荣,江西美酒征服四方客商

  酒是水做的诗,是联结不同文化的纽带。第十九届酒博会的现场,人流如织,酒香四溢,面积达108㎡的四特酒展厅大气典雅,洽谈区、展示区人头攒动,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本次展会上四特酒的明星产品——第五代四特十五年。

  本次展会,45%vol第五代四特十五年被授予“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金奖”,这是继获得“青酌奖”、“年度最具代理价值奖”、“江西首届赣出精品”等奖项之后,四特十五年又一次被授予业界荣誉。作为四特酒高端领域中的标志产品,该系列产品“以传奇,敬岁月”,采用经典古法秘技酿造,滴滴精华凝聚日月菁华及陈年匠心,尽显酒中君子气质。

  从1997年第一款产品上市至今,四特十五年已经经历了4次升级换代。最新的第五代四特十五年于今年6月重装上市,新品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升级酒体,加入年份更长的老酒进行勾调,口感绵甜柔顺、圆润丰满;包装上沿用出自景德镇陶瓷名家之手笔的玉兰花瓷瓶设计,质感全面提升,成为众多高端宴席上的“常客”。

  除了第五代四特十五年,本次酒博会四特酒还带来了旗下标杆产品:传承《天工开物》酿造精髓、诸香谐调的天工系列,以及闪耀东方、韵赏东方的四特东方韵系列。厚重的文化底蕴,独树一帜的特香型风味,让现场客商沉醉于江西白酒文化的广博和芬芳中。

  讲好白酒故事,高举特香产区建设大旗

  如果说那一口“清香醇纯,回味无穷”的特香味道是四特酒的形,那么蕴含在其产品中的文脉传承和创新因子,便是它的意。本届酒博会上,四特酒借江西白酒向广大客商大讲江西故事,凸显建设特香型白酒产区的能力和决心,打出一记弘扬白酒文化的“形意拳”。

  “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优质赣鄱稻米和优质水源,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让陆游诗中清江(今江西樟树市)的佳酿享誉古今。从樟树当地出土的殷商时期酒器酒具,到周总理对四特酒“清香醇纯、回味无穷”的盛赞,再到四特酒祚延园厂区荣登首批江西省工业遗产名单,无不彰显出四特酒乃至江西白酒历史底蕴之深厚。

  秉持“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的理念,近年来,在传承非遗酿造精髓的基础上,四特酒以创新驱动发展,先后参与起草了6项白酒国家标准,组织编制了3项特香型白酒地方标准,规范制定了2项江西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同时,获得国内有效专利85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有力推动中国酿酒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发布,其中提出,要以坚持特香型特色、重点建设中国特(兼)香型白酒产区、做强“四特”等为城市建设主攻方向。具备深厚文化积淀和创新实力的四特酒,心怀“特香美酒振兴”使命,是做大做强特香型白酒产区的领路人。

  70多年来,聚焦“做中国差异化香型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四特酒坚守初心,循着中国千百年来的白酒文化脉络,借力前沿科技力量,在产品创新、文化弘扬、标准制定等方面成果斐然,驱动中国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借助本次酒博会的高规格平台,四特酒还将继续与广大酒友、客商及同行紧密交流合作,促进行业繁荣,推动中国特香型白酒迈向世界舞台。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袁和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