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食药环保

中药“小甜水”夏日走红 “新中式养生”圈粉年轻一代

时间:2024-06-04 15:08:4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没想到打败奶茶的是中医院的酸梅汤!”夏意渐浓,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一股去中医院买酸梅汤的热潮,比起动辄十几、二十几元的奶茶,一杯健康解暑、量大便宜的酸梅汤作为夏日消暑茶饮,属实正中年轻人的下怀。

中药“小甜水”上新   医院“卷”起中药茶饮

5月21日,浙江省中医院研制的乌梅荷叶饮正式在其互联网医院上线,价格在1.9元/帖,一经上线半天便卖出24万帖。

早在去年,浙江省中医院研制的乌梅汤,就曾出现“一汤难求”的景象。今年,乌梅汤再次升级回归,这次上架的是全新的乌梅汤“2.0版”。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乌梅汤配方,在原方的乌梅、甘草、山楂,又新加入了荷叶和丹参两味药材。

212.jpg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夏永良主任中医师介绍,乌梅、甘草两味药合用能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能够生津补液、滋阴补血,最适合夏季这样易出汗伤津之时饮用。山楂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能够改善天气热胃口不好的状况。荷叶和丹参是中成药荷丹片的主要成分,荷叶去脂、丹参活血,能够改善夏季湿热造成的痰湿痰淤,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这么看来,乌梅汤2.0版乌梅荷叶饮除了有解暑化湿的功效,还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尤其适合高脂血症和肥胖人群饮用。

青梅竹马版、我是歌手版、沉鱼落雁版、乌漆嘛黑版……浙江省人民医院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把酸梅汤茶饮“卷”出了四个版本,每贴定价3~6元左右,内含3小包,自上线至今,已售出超过百万包。

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医生陈洁介绍,该院对酸梅汤进行改版加减,针对补肾、减脂、利咽、增白的不同需求,制作了四个版本酸梅汤,精选道地药材,分袋包装,可直接冲泡饮用。

其中,“乌漆嘛黑版酸梅汤”在经典酸梅汤的基础上加一味桑葚,在解暑生津、开胃消食的同时突出桑葚滋补肝肾的功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青梅竹马版酸梅汤”在经典酸梅汤的基础上去掉开胃的山楂和陈皮,换成了祛湿降脂的荷叶和冬瓜皮,再加上淡竹叶清热除烦,并且减少乌梅用量,避免因酸涩而过多加糖,正适合炎夏酷暑减脂人群饮用。

直击年轻人“刚需” 中医药养生火出圈

浙江省中医院乌梅荷叶饮上线24小时便卖出115万帖,该院互联网医院一度系统瘫痪,下单人群中,20-35岁的年轻人超80%;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1.3元一帖的“养发饮”,上线首日便开出2000帖,最多的一天开出14万贴……除乌梅汤、“养发饮”外,各地中医院、中药房还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中药代茶饮,例如和胃调脾茶、减体茶等,中医药直击年轻人的养生“刚需”,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中式养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圈粉”年轻一代。

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生代消费首选。

与此同时,中医药养生也不再守旧古板,而是更加接地气,中医药正在以一种更现代、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场景。

232.jpg

“很多中药茶饮的口味也越来越好,不像以前那么苦涩难喝。”一位90后消费者小张表示,“平时在手机就能直接下单购买,非常方便。”

中药茶饮爆火的背后,不仅因为其便捷的包装、亲民的价格和健康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让中医药养生如同网购一般简单便捷,年轻人不需要再去医院或者中医馆看病问诊,只需要在互联网医院下单即可。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

从爆火的推拿科夜门诊,到乌梅汤、养发饮等等,中医药正在走出药房,不断“破圈”,圈住了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心。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主委何富乐认为,中医药文化能绵延至今,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在于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核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个性化健康生活需求。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