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当外卖成为城市生活的“刚需”,摒弃堂食空间、专攻线上订单的“无堂食外卖”店,凭借租金低、运营灵活的优势迅猛发展,成为餐饮市场的新生力量。然而,这些门店多“隐身”于写字楼夹层、园区角落,经营隐蔽、监管难度大,为食品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近日,杭州正式发布《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这也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于2025年7月13日起实施,通过创新打造“聚集区”治理形态,精准破解行业监管难题,为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隐形厨房”到“阳光聚集区” 杭州出台标准重塑行业生态
据了解,《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最鲜明的特点是推出“聚集区”这一空间形态。所谓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是由餐饮服务管理公司主要运营管理的,用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对无堂食外卖加工、贮存、配送等操作的集中场所。
同时,结合无堂食外卖聚集区食品安全治理实际,标准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包括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入驻商户资质审核、共享初加工间和厨房及小哥驿站设置等。
从聚集区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到入驻商户资质“一户一档” 严格审核,从强制设置共享粗加工间、仓库,标准化厨房,到档口内应配置“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监控……一系列具象化的管理要求,让分散的“隐形厨房”变为可追溯、可监管的“阳光聚集区”。
业内专家认为,杭州的这份标准顺应了餐饮业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为外卖的规范化经营、品牌化运营及未来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样本。监管也可以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提升监管有效性。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 浙江年底前实现聚集区全面提升
共享仓库里打包盒码放如阵列,共享加工间内商户们有序洗菜配菜,屏幕实时传输每个经营档口的操作画面……走进杭州市拱墅区的膳小厨无堂食外卖厨房聚集区,500 平方米的空间内秩序井然,处处透着规范化管理的质感。作为杭州乃浙江省首个完成提升改造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用锃亮的操作台、清晰的功能分区,彻底告别了传统外卖店“小散乱”的旧貌。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投诉频发的“问题区域”。杭州拱墅区率先对该聚集区硬件设施进行全域提升改造,配备1间共享粗加工间、2间共享仓库和专门的小哥驿站,通过整合空间设置共享区,明确功能分区,不仅让后厨环境焕然一新,还让单个档口的面积利用率提升了40%。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已形成改造提升型、品牌聚集型、新建示范型三种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模式。这种“组团式”管理有效破解了无堂食外卖因隐蔽性、低成本带来的监管难点,实现了外卖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跃升。
随着杭州试点效应持续释放,这套融合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平台协同与商户自治的治理模式正加速全省推广。据统计,浙江省共排摸出无堂食外卖聚集区161个,涉及无堂食外卖商家3040家,目前,已完成14个无堂食外卖聚集区规范化治理。预计于年底前,浙江将通过“组团式”管理模式,规范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实现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全面提升。
从零散分布的“隐形厨房”到集中规范的“阳光聚集区”,浙江正以标准化建设推动无堂食外卖行业实现品质蝶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模式值得在更多地方推广,规范行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还能为外卖小哥提供便捷,实现政府、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