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洪州职业学院窑火传薪队走进新青年湖田瓷社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7月1日,为深入探寻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厚根脉,真切感悟古代文明的璀璨智慧,积极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走进江西省景德镇市新青年湖田瓷社,开展了探寻瓷都根脉、传承非遗薪火的实践活动。
活动中,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市新青年湖田瓷社社长章晨以《用陶瓷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开展讲座,他详细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并勉励学员们,在学习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敢于“与昨日之自己”相较,锚定方向稳步前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新时代的青年要心无旁骛地做好、学好、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扬工匠精神,以青春之光彩点亮中国陶瓷传承之路。
随后,“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的学员们怀揣着对传统瓷器艺术的无限向往,踏上了探访非遗传承人的旅程。他们通过拜访陈栋和黄刚两位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感受了传统陶瓷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在陈栋老师的朴真堂,各式精美瓷器散发出传统陶瓷的独特艺术韵味,他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瓷器的完整制作工艺。为了加深学员们对传统纹饰的理解,陈栋拿起一件青花瓷瓶兴致盎然地对瓶身图案的文化寓意进行解读,讲解内容从传统纹样的象征意义到纹饰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一一进行详细介绍,使学员们在欣赏陶瓷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其精湛技艺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在黄刚老师的振鹭堂,学员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传统陶瓷烧造技艺,从选泥、练泥的基础准备,到拉坯、利坯的塑形环节,再到施釉、烧制的关键步骤。黄刚将每个制瓷环节的技艺要点与背后的匠心巧思详细地向学员进行介绍,使他们直观理解一坨泥巴蜕变成一件精美瓷器的全过程。
黄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陶瓷两个字好说、好写,但真得不好做。陶瓷家家必备,人人都用过,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这门非遗技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匠人精神。景德镇历代的制瓷工匠为了‘陶瓷’这两个字奋斗了数千年,如今山间田野堆积如山的碎瓷片,恰是景德镇制瓷人匠心匠艺的生动体现。”
他表示:“中国的制瓷技艺蕴含着智慧与匠心,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制瓷匠人,我深感弘扬传统制瓷技艺的责任之重,特别欢迎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的学员们能够走进制瓷一线,能够亲眼看到,亲身参与到制瓷的每个环节。通过此次活动,学员们一方面可以生动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以此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沉浸式感受工匠精神的伟大,并将这种坚持不懈、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其实,学习的过程就像瓷器诞生的过程一样,都要耐住性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完成好每一个步骤,才能烧造出一件传世美器。期待能够有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游学团来到景德镇,走进新青年湖田瓷社,为传统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更多年轻的活力,不断促进新时代陶瓷艺术的长久发展。”
活动中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与非遗传承人讲解,深切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当代的青年学子应以满腔热爱为火种,点燃传承文化的激情,把陶瓷行业的匠心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