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科教文卫

调味品的“南派智造”范本:从中山走出的厨邦式产业跃迁

时间:2025-08-12 11:00:10 来源:深圳新闻网

在酱油这一传统调味品领域,历史积淀与技术革新的碰撞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近日,央视网《品质中国》栏目走进岭南名城中山,走进中炬高新的全资企业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探寻厨邦从非遗酿造到智能制造的酱心传承与创新之路。此次央视网的探厂溯源,不仅为观众还原了一滴酱油的“前世今生”,更引发了消费者对南派酱油酿造技艺、与产业智能化的理解和深度思考。

image.png

 

陶缸与晒罐的智造升级:传统技艺进入“量化时代”

央视网探厂溯源镜头定格晒罐矩阵,带给观众视觉震撼,有序排列的现代化晒罐取代传统陶缸,象征传统工艺纳入现代工业逻辑。南派酱油酿造技艺传承人、厨邦退休老厂长何杏玲被此场景唤起记忆,她认为南派酱油酿造技艺在智能化生产模式中创造性转化,从过去人工翻缸、凭经验控温到如今智能操控、精准控温,“日晒夜露”非遗工艺被规模化、高效化、精准化重新定义,这是传统经验型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制造的升级。行业专家指出,调味品行业存在工艺稳定性难复制、风味差异化控制不足的痛点,厨邦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工业化重塑,提升了产品一致性,为行业树立“传统 + 智造”样本,非遗未来应扎根现代化工厂。

image.png

央视主持人朱迅在车间了解黄豆挑选工序,发现背后是完整的品质管控体系。从采购环节起,厨邦就建立苛刻筛选体系,精选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经严格理化指标检测和精准筛选才能进入生产环节。酱油生产质量负责人刘建华表示从挑选黄豆就严控品质,把控产地、安全性、营养性等方面。在消费者对“原料透明”需求上升的行业趋势下,企业严控原料品质、建立全链路监控体系才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调味品企业未来品牌竞争力或藏在每颗黄豆的履历里。

image.png

 

传承与创新:厨邦严格品质把控与多元探索

节目呈现厨邦圆盘制曲机,制曲过程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中自动完成,取代了过去辛苦繁琐的步骤。老厂长何杏玲看着圆盘制曲机自动化工作,回忆起人工制曲的艰辛,感慨传统技术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革命性突破。镜头转向菌种研究中心,研发工程师尹何南介绍,厨邦自主选育的超级发酵菌种让酱油“鲜味阈值”更持久、层次更丰富。这揭示了调味品行业“隐形战线”的竞争态势,如今掌握优质菌种就拥有定义“好味道”的话语权。

image.png

在厨邦评测实验室,评测人员通过多维度测试确保酱油口味稳定输出。节目邀请中国香港“食神”戴龙,他用厨邦调味品复刻成名菜式“食神炒饭”,并分享烹饪秘诀。通过三次点酱油实现多层次烹饪技艺,传递出美食哲学,背后是匠心理念的双向共鸣。戴龙讲究顺应食材本性、调味得当、节制有度,与厨邦坚持天然原料选择、传统酿造、精准把控工序相契合,“食神炒饭”诠释了风味哲学与品质精神。

节目展示厨邦自动化灌装生产线,轨道定位、智能识别、AI校准,每小时产能2.4万瓶,误差率控制在0.02%。包装环节背后是整体协同,成品酱油进入智能立体仓储中心后可实现“数据上链”。调味品企业正从“品牌驱动”迈入“制造驱动”新阶段,保障风味还原度的同时实现效率最大化与误差最小化是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

朱迅探访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试吃“酱油冰激凌”后感慨其咸甜交融、“意外的好吃”。这种味觉反差与融合,激发酱油应用场景想象,打破传统调味场景边界。近年来,中山人用本土产品尝试创新饮食法,如荔枝、菊花蘸酱油,这不仅是味道实验,更体现品牌从“卖产品”到“传文化”转型,以味觉连接消费者情感。

当下区域美食崛起,南派酱油与各地风味结合成“食尚”,如何借助饮食文化场景放大品牌价值成调味品行业新课题。

image.png

 

厨房之外的战场:科技与标准定义未来

央视网主持人高雅冰走进厨邦检测中心,展示了厨邦在品控和检测能力上的积累。

厨邦检测中心有超200台专业设备,年检测样本17万个。年检测能力关乎产品迭代速度和企业“生存适应力”。厨邦对工艺逻辑、文化脉络、质量系统进行系统性重塑,为行业提供参考模板。在千年传承与现代体系间,厨邦守护传统味道、探索现代技术。一滴南派酱油的旅程超越工艺链条,成为产业认知革新缩影,是食品行业从传统走向科技、从区域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

image.png

酱油虽小意义深远,厨邦探索为传统调味品行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借鉴。在中炬高新战略指导下,南派酱油酿造技艺在中山传承创新,相信厨邦会让南派酱油酿造技艺发扬光大。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马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