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工人时报社承办的2025年“媒体新疆行 助力‘新’发展”主题宣传采访活动在乌鲁木齐启动。作为此次采访团成员,记者跨越天山南北,深入新疆多个地州市,通过实地探访和亲身体验,全方位记录新疆发展成就。从林果飘香的田间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从牧歌悠扬的草原到流光溢彩的直播间,一个“产业兴疆、消费润疆”的新故事正破土而生。
特色“小林果”链出富民大产业
图为女工正在分拣红枣。
香梨、苹果、杏子、红枣、无花果……盛夏七月,新疆迎来了瓜果飘香的黄金时节。得益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等地理优势,林果产业一直是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2100万亩,果品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阿克苏地区林果种植面积约占全疆四分之一,素有“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白杏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加快构建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的完整林果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小林果”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日前,记者走进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克吾斯塘乡博斯坦核桃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博斯坦合作社”),深入了解当地让特色林果香飘四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经”。
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将果子“吃干榨净”
盛夏的骄阳穿透葡萄架,在饱满的红枣上洒下斑驳光斑,佩戴口罩的女工们正专注地分拣红枣。
“合作社主要生产红枣、核桃、枣夹核桃、核桃油、各类果干等产品。”博斯坦合作社的电商主播古丽米热·艾尼瓦尔告诉记者,“合作社虽已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但仍保留了人工分拣环节,确保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都能达标。”
新疆红枣以果实饱满、色泽红艳、入口甘醇著称,夹入奶香核桃仁后更添酥脆风味。作为博斯坦合作社的招牌产品,这款奶香核桃的制作工艺有何独到之处?
跟随着古丽米热·艾尼瓦尔的脚步,记者走进核桃生产车间。透过参观走廊的玻璃窗,只见标准化生产车间内清洗机、脱皮机、X光筛选机等设备有序运转,两名身着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正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古丽米热·艾尼瓦尔介绍道:“原料核桃进入车间后,先经高压喷淋清洗,再由X光筛选机完成品质分级和瑕疵筛选。达标核桃经物理破壳后,通过恒温烘干、调味浸泡与烘焙,最终制成奶香核桃产品。”
离开加工区,记者来到冷链仓储中心。这座容积约70吨的冷库内,各类成品整齐码放。“核桃采收季集中在9至10月,未售完的产品将在次年春天气温回升前被转入冷链仓储中心。”古丽米热·艾尼瓦尔说,“合作社已建成较为完整的核桃加工体系,拥有X光筛选机3台、脱皮机24台、清洗机13台、包装机3台以及炒核桃流水生产车间一套、核桃仁脱衣生产流水线一套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博斯坦合作社新建了核桃油生产线,目前生产的核桃油产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从精深加工到冷链仓储,博斯坦合作社的实践正是阿克苏地区推动构建林果全产业链的缩影。在温宿县,核桃原果被高效转化为核桃仁、核桃酥与核桃油;阿克苏市则持续创新,今年推出浓缩苹果汁、虎皮枣、枣切糕等新品……如今,这些“新疆味道”正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线上线下齐发力
新疆果香飘出天山
“家人们,我们的红枣肉质紧实,口感九分甜一分酸,甜而不腻……”在设备齐全的明亮直播间里,身着民族服饰的主播正热情推介“丝路龟兹”系列产品。与此同时,隔壁客房部办公室内,运营团队实时监控着订单数据。
图为古丽米热·艾尼瓦尔正在直播间准备产品。
图为运营团队正在监控订单数据。
据博斯坦合作社的负责人阿不都热合曼·克比尔回忆,2016年合作社深陷销路不畅困境。2017年初,他带领团队转型电商,注册“丝路龟兹”品牌,在主流平台开设旗舰店并建立专业直播间,开启线上直销新模式。
记者搜索发现,“丝路龟兹”品牌线上销售表现亮眼:截至发稿时,微信店铺累计售出产品14.6万件,其中枣夹核桃系列已售罄;淘宝旗舰店半年新增粉丝超万人;抖音平台“果粒饱满”“性价比超高”等优质评价持续涌现。
销路就此打开,物流瓶颈如何突破?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偏远、城市间运距过长的影响,新疆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产品售价缺乏竞争力,加之7至10天的配送时间严重影响消费体验。”古丽米热·艾尼瓦尔告诉记者,为让新疆农产品更好“走出去”,2018年,博斯坦合作社在陕西咸阳设立1200平方米的中转仓,通过集运模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全国范围内2至3天送货上门。
具体运作中,博斯坦合作社完成产品加工后,将货物运至中转仓进行标准化分装,再通过邮政、京东等物流网络发往全国,从而高效响应商超及电商订单需求。目前中转仓日均处理500至1000单,最高发货量每日可达1万单。“丝路龟兹”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迪拜、意大利等国家。数据显示,2024年,博斯坦合作社线上线下销售核桃相关产品5600多吨,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一条光纤横跨天山南北,一部手机变身数字时代“新农具”。通过电商直播,阿克苏的核桃、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跨越千里直达消费者的餐桌,特色农产品在“云端”打开销路,也让当地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加工能力超150万吨
“金果果”铺就乡村致富路
“我在博斯坦合作社主要负责照看清洗机,月收入4000多元,家里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阿克吾斯塘乡吐尔塔木村村民斯马依·塔西说。
古丽米热·艾尼瓦尔表示,2024年她通过直播带货完成订单18万笔,年直播收入超过10万元。
大学生热娜古丽·尼亚孜出于对电商行业的热爱,毕业后返乡加入合作社直播团队。经过系统培训与实践磨砺,她已成长为一名专业主播,助推家乡农产品销售,在热爱的领域实现了个人价值。
“合作社加工的核桃、红枣均从村民处收购,工人也来自周边村庄。这一方面帮村民拓宽了销路,另一方面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2023年,合作社收购超6000吨核桃,2024年收购3600吨。目前已切实解决148名脱贫户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近3万人。”阿不都热合曼·克比尔介绍。
业内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精深加工不足导致附加值偏低。农民要增收,离不开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产业链条越长,农产品附加值越高,农民的收入越稳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开发类别多样、品质优良的加工产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优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推动有需求的县乡村加强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大型电商平台、物流、商贸等主体下沉农村,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同时,“推动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产业兴则乡村兴。品质优良、品类多元、渠道畅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据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发展林果精深加工,推动产品体系扩容升级。2024年,全地区果品加工能力达154.36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到52.69万吨,加工产品拓展至133类,天山特色林果畅销国内外市场。下一步,阿克苏将持续聚焦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在提升果品质量、产量及拓宽销路上精准发力,以产业升级助推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住营地 品文化 游全域
共绘美好旅程新图景
截至7月15日,独库公路单日进出车辆均突破2万辆次(进25822辆次、出20525辆次)。这条纵贯天山脊梁,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景观大道,随着沿线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新疆自驾游一张亮眼的名片。
《2024中国自驾游报告》显示,自驾游已成为国民旅游首选方式,尤其在节假日和周末等休闲时段,其增长势头更为强劲。其中,新疆凭借优越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跻身全国自驾游热门目的地省份前三甲。
图为自驾游客正在自己搭建的遮阳棚下小憩。
蓬勃发展的自驾游为新疆带来持续客流,也催生了对体验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将自驾游的“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成为新疆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日前,记者实地探访距离独库公路约10公里的库车市东湖房车营地,亲身体验了当地为自驾游客提供的特色服务。
记者走进东湖房车营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停放的汽车和摩托车。每个停车位旁都设有智能水电桩,游客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取用。一旁的标识牌标注了水电收费标准:水费为3.56元/立方米,电费为0.7元/度。
放眼望去,有的游客正在自己搭建的帐篷中小憩,有的则忙着充电,为接下来的旅程做准备。“这里不仅可以免费露营,还供应水电及干净的卫生间。”从江苏骑行至库车的摩托车车手赵义龙告诉记者,沿路走来,他采取“一天住店、一天露营”的住宿方式,像这样的房车营地给长途骑行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完成库车行程后,他计划继续前往喀什。
同样骑行而来的还有来自江西的徐先生。“营地人气很旺,我是看到网友推荐专程过来的。尤其是便捷的水电供应和就近的公共卫生间,提升了露营体验。”徐先生说。
来自北京的一对夫妇则是多次途经该房车营地后,被这里的环境和服务所吸引,最终决定在此休整。“我们去年11月开始自驾环游中国,已走过济南、广西、四川和西藏等地。”夫妇二人向记者介绍道,他们将继续前往内蒙古,计划走遍祖国山河,开启退休后的旅居新生活。
记者发现,距离房车营地不远处还设有配套的工会驿站。驿站内不仅配备卫生间、淋浴间和厨房等基础设施,还提供WiFi、电视和图书等休闲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既面向游客,也惠及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一位河南游客告诉记者,其所在的自驾车队对营地服务十分满意,当天计划前往驿站体验更多设施。
图为东湖房车驿站。
这些看似寻常的服务,实际精准回应了自驾游的核心痛点:停车难、如厕难、水电补给不便。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位于独库公路终点的库车市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2%,其中自驾游客占比超70%,年均增长25%。面对自驾游市场的强劲势头及巨大潜力,库车市立足游客现实需求,以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在东湖公园建设东湖房车营地。营地配置智能水电桩300余个、公共淋浴间8间、厕所4座、洗衣房3间,并提供房车维修救援等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是吸引游客的前提,而丰富产品供给和创新旅游业态则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库车市以东湖房车营地为锚点,串联分散景点,打造融合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乡村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例如,联合龟兹博物馆、大馕城等景点,推出“历史溯源”主题线路,并发放文旅门票及文旅礼包5000余份,推动形成“住营地、品文化、游全域”旅游新体验,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0.5天延长至2天。
当前,以东湖房车营地为中心的3公里辐射区内形成了集风味餐饮、精品民宿和特色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区,带动新增夜市3处、商超15家、店铺20余家,有力推动周边产业发展。当地餐馆经营者阿依古丽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房车营地带来了好多游客,我们的餐馆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这给本地商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东湖房车营地已从露营场所升级为文旅消费的枢纽站。这种转变正是新疆旅游产业将锦绣山河转化为美好旅程,不断提升游客体验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游客花费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
今年5月,为充分释放自驾游潜力,持续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提出,紧抓自驾旅游人群快速增长机遇,加大重点自驾线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规划自驾旅游精品线路和自驾旅游集结中心;丰富自驾旅游融合发展业态;提升自驾旅游便利化水平;到2030年,自驾游集散中心、自驾旅游疆内环线、若干进疆跨省连接线自驾旅游线路基本形成,全疆4A级及以上重点景区实现自驾直通,打造千亿级自驾旅游产业。
(本报供稿 赵 曦 □ 黄芷凌 文/摄)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