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工艺美术大师应积极“上云”

时间:2022-09-15 10:39:42 来源:消费日报

  看直播,淘好货,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消费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热,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增加收入、吸引流量、炒作热点,纷纷开始了“剧情式”营销套路。此种直播在工艺美术产品和珠宝首饰的销售中尤为突出,商家的直播套路也从最早被曝光的“缅甸直购”“厂长直销”“大师专场”,到后来的“挖沙采玉”“开窑砸盏”……层出不穷。

  在直播中,一边是带货主播通过夸张激昂的语调演绎的直播套路,一边是自以为“捡便宜”的网友疯狂下单。有些销售紫砂壶的直播间,主播不断“科普”如何分辨“纯手工制作”与“化工染料紫砂”;有些销售宝玉石的直播间,主播将机雕染色的石英岩石“忽悠”成了大师工坊出品的翡翠、和田玉;有些销售瓷器的直播间,贴花、做旧的工艺品,被主播说成了“养心殿的珍宝”“回流的古董”“富商的遗产”……此种直播的流行不仅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同时也为整个工艺美术行业抹黑。长此以往,消费者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质疑与不信任。

  笔者发现,在网络主播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不断进行“二次解读”的同时,真正来自于业内的大师、专家的声音,却微如萤火。

  在此,笔者建议,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应积极拓展网络宣传与推广渠道,以大师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的网友完整了解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掌握基本的艺术品鉴赏能力,懂得各类材质与工艺的鉴别,正确认识真正的传统非遗技艺,从此让虚假、夸大的“套路式”直播失去市场。

  笔者深知,工艺美术大师开直播要面对很多困难。首先,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创作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一件精品力作的创作周期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是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与投入进行创作。同时,“大师之力”归根结底还是“一人之力”,很多大师在创作之余,还要参与学术交流、教育教学、文化普及、技术扶贫等活动。因此,开直播对于大师来讲需要占用更多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其次,很多工艺美术大师由于年事已高,对于现代互联网产品的应用并不熟悉,可谓是“在头发丝上刻千字文容易,在手机上开直播难”。

  但笔者认为,尽管大师开直播会面临诸多困难,但仍然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渠道加快“上云”进度。

  首先,各地的工艺美术行业协(学)会应积极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艺与非遗传承人开设直播间,号召有能力、有水平、有匠人精神的个人和团体开设直播,并提供更多的便利支持。笔者建议,各地相关行业组织可以建立大师直播基地,定期组织直播活动,直播期间分时段、分批次邀请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大师与网友面对面进行交流,以直播的形式展示地方特色手工艺产品,推介代表性大师、匠人、传承人,为当地工艺美术产业带来更多网络影响力。

  此外,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应为工艺美术大师开通直播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与技术支持,应适当减少注册认证和开通直播的繁琐流程,为大师直播积极引流,并派遣视频专员为大师直播的开展提供“一对一”服务。同时,平台应加大对“伪大师”的打击力度,对于恶意营销、虚假科普、价格引导、以次充好的直播内容,要坚决查处,及时整改;以“互联网力量”助推“大师之力”,为非遗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搭建“云展厅”“云课堂”“云工坊”;将更多业内顶流大师、专家的声音和观点,转化为平台的优势资源,提升平台整体的文化品质。

  古老的非遗技艺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非遗手工艺的守护、传承与弘扬,应开辟更多的、全新的展示窗口。笔者希望各位工艺美术大师与非遗技艺传承人要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积极打造“云展示空间”。在直播中,大师可以和广大网友聊聊技艺传承、从艺经历,聊聊自己对传统艺术的感悟,让传统的非遗文化通过讲述更加鲜活生动,也让真正的传统非遗手工艺技艺走进每一位网友的心中。 (左 鲤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