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酒店服务更注重卫生 景区尝试用直播拓展业务

旅游业呈现个性化、体验好、追求性价比趋势

时间:2020-06-16 10:48:19 来源:消费日报

微信图片_20200615102752.jpg

□ 本报记者 李豪悦

  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疫情被逐渐控制,超过60%的消费者今年依然会考虑出行。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在改变消费者出行习惯的同时,也正在改变大众所熟知的旅游产品,更多个性化的、贴合疫情下消费习惯的新产品,正在快速涌现。与此同时,因疫情而诞生的“云旅游”在未来也将朝着常态化发展。

  酒店服务重心出现变化

  消费者对酒店卫生的重视程度,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华住集团针对住客的调研数据显示,如今消费者对酒店卫生环境的重视度,从过去的73.7%上升到94.2%.“无接触服务”“独立餐饮”“独立通风”等关键词成为消费者选择酒店时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而消费者对环境卫生的高度重视,自然也促使一部分企业将环境消杀、无接触等服务放在酒店介绍的项目位置。6月14日,记者在浏览飞猪、携程、去哪儿旅行等几大旅行平台的酒店选择页面后发现,去哪儿旅行平台已经开始对所有定时消杀的酒店,都在醒目位置增加“安心住”标签,消费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酒店可以做到全区域每日消毒和无接触服务,以及该酒店14天是否发现病例。

  此外,记者还看到,在去哪儿网平台显示的“安心联盟”,已有锦江集团、住友集团、华住集团、铂涛集团等8个酒店连锁企业加入。

  对此,旅游观察者Mario Gavira认为,由于疫情原因,消费者对酒店卫生和健康标准的信心会很难建立起来,因此酒店不得不把营销工作的首要重点,转移到清洁和消毒标准上来。

  新型旅游产品出现

  消费者旅游出行需求的变化,不仅仅在影响酒店的宣传重点,在目前国外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国内开始出现更适合当下的旅游产品。

  6月12日,马蜂窝副总裁郑迅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海外游业务受阻的情况下,国内旅游产品正在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周边游、周末游、甚至野餐经济都出现明显增长。“我们会称今年为‘野餐元年’,是因为今年春天的时候野餐经济异常火爆,这种现象在往年的需求风向标里没有任何体现。也许过去消费者会和朋友家人三三两两私下去,但是今年由于这种大规模需求的涌现,导致非常多的商家去提供野餐的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15项发现和待启动的旅行: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自驾游成消费者首选的境内旅游方式,被调查者中选择自驾游的比例超过40%。与此同时,房车的需求也正在迅猛增长。

  马蜂窝商家直播负责人邹媚娜向消费日报记者介绍称,根据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做高端房车的商家涌现出来,他们会带消费者去人迹罕至或商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提供露营服务。“这在过去几乎是没有的,但是疫情让这些服务大规模出现,所以未来的旅游产品,一定是个性化、体验好、追求性价比的,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云旅游”或将常态化

  直播旅游对行业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疫情期间,全国8大知名博物馆通过淘宝直播吸纳千万观众,做到“云春游”;飞猪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消费者观看旅游直播等内容的时间不断延长;数据则显示“五一”期间,旅游平台通过直播帮助4000个景区景点吸引流量,且目前超过70%的核心商家开展了直播业务。

  但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控制,如今除了极个别城市,全国多个省市的旅游景点都已开放并接纳游客,那么,直播旅游的模式是否会随着疫情的缓解而消失?

  对此,郑迅表示,“以我们自身为例,直播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很好的和商家团结到了一起。这一期间商家在时间上有需求和我们配合起来,他们都认可直播给他们业务上带来新的变化,所以未来疫情消失,这些商家也会继续使用直播去开展自己的业务。”

  邹媚娜则认为,旅游直播对这个行业来说是新的业务,而新的业务意味着新的商家进入这个领域。“我们今天看到的旅游行业所有的新鲜玩法,并不只是因为疫情。现在新业务能火可能基于抖音,基于攻略网站,基于直播,这些是经过摸索和沉淀的,所以疫情期间产生的东西不可能消失,更多的是趋向常态化。”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