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工美博览 硕果累累

一展看尽繁花绽放

时间:2024-05-31 13:12:03 来源:消费日报

微信图片_20240527134544.jpg

观众在登录厅扫码后有序入场

  首日参观人数达到1.1万人,4天累计吸引5.5万人次入馆观展;开幕式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30万人次,4天累计线上观展400万人次,创造订单金额近两亿元……本届博览会不仅是一场百工竞艺的饕餮盛宴,更是一份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自2019年至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从古都南京移师榕城福州,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新城市为新起点,在展览规模、展商数量、展品数量上均创历届新高。从2019年首秀的3.6万平方米,到如今的6万平方米,博览会的展出面积持续增长;50多个特色展团和全国2000多家展商参与;汇聚众多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瑰宝,展品总数超过12万件,涵盖11个大类上千个小类,其中大师工匠的精品就2.5万件以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持续向前,“朋友圈”不断扩大,吸引力越来越强,影响力持续提升,引领力也不断增强,汇聚起双向奔赴的新动能,奏响新质传承的华章。

  五大展馆

  全景展示行业发展成果

  造型各异的石雕,栩栩如生的木根雕,做工精细的古典家具,典雅端庄的漆器,珠光宝气的首饰,精美细腻的刺绣,莹润光洁的瓷器,古雅文气的紫砂壶,千锤百炼的金工,质朴大方的剪纸,纤毫毕现的微雕、核雕,庄严神圣的唐卡……福建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打造史无前例的展团“航母”;浙江展览面积7000多平方米;江西、北京等地区展出面积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幅约15%—20%;辽宁、陕西、西藏等地展团也搭建起展示面积再创新高的特色展示区,争相呈现各具风格的独特技艺。

泉州展团白瓷艺术吸引众多观众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得到广大工艺美术企业、产业集群、工美院校、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从业者的积极响应、鼎力支持。展品美妙绝伦,有釉色满韵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紫砂作品,有巧夺天工的石雕、玉雕、砚雕、木雕、贝雕、核雕、竹雕、微雕等雕刻作品,有玉绣金针的刺绣、织绣、织锦、织毯等织绣作品,也有百花争艳的文房四宝、香器漆器、文玩金器、珠宝首饰等金属漆器作品,还有文化深厚的红木家具和红木工艺品,几乎覆盖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所有品类。

观众竞相与《闽南传统辇轿》拍照留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喜以龙凤玉佩演绎“中式浪漫”

  北京展团的景泰蓝,江西展团的景德镇陶瓷,江苏展团的宜兴紫砂、扬州漆器、苏州刺绣、苏作古典家具等,西藏展团的唐卡、造像、骨雕等,河南的钧窑、唐三彩、青铜器等,潮州的手拉壶、金漆木雕、石湾陶瓷等,陕西榆林的枣木雕、泥塑、石雕、掐丝珐琅、子洲面花、剪纸,湖南的刺绣、陶瓷,海南的木雕,天津的花丝镶嵌,重庆的荣昌陶,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绿松石……在地方特色展区,一件件来自天南地北,富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在展区装潢的点染与氛围渲染下,气氛感拉满,使人仿佛瞬间跨越了千山万水,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各地工艺美术的风华与韵致。

  持续创新

  推动行业永续繁荣

  工艺美术是中华文明灿烂多彩的传承载体,是闪耀千年的璀璨明珠。在本届博览会上,观众既可以看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还能领略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和谐统一。为推动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非遗传统工艺”专题馆。近百位工艺美术大师将工作室搬到了展厅中,剪纸、拉坯、雕瓷、缂丝、面塑、泥塑、点蓝……为广大观众打造一场“百工竞艺的非遗盛宴”,引领更多的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热爱非遗。

  “朱炳仁铜”以宋韵清供为主题,为熔铜技艺赋予更多艺术表现形式。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表示,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传统非遗技艺只有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根深叶茂、历久弥新。传承数千年的传统工艺能够持续“减龄”,不断“焕新”的关键因素是“以人为本”。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范菊华告诉记者,“此次参展和众多非遗传承人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收获满满。许多观众在现场观看到我的紫砂壶制作后,对该项非遗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作为一名紫砂手艺人深感责任重大,以后一定要带好徒弟,将紫砂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为非遗传承作出贡献。”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现场推介广绣

  在东道汝窑展区,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汝窑全部的工艺流程,还能够亲身感受汝瓷的艺术魅力。“您可以上手摸一摸汝窑温润如玉的质感,听一听瓷器发出的天籁之音。”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徐结根表示,多年来,我们始终践行“让汝窑活起来”的发展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推广活动,不断实现“让艺术走进生活”的愿景。

  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的展位上,光影璀璨,彩绣斑斓,绣娘一边飞针走线进行技艺演示,一边引领观众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王新元大师不断地向观众重复着这样的话,“我们广绣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是相较于其他姊妹绣种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博览会给予了广绣一个展示的机会,感谢您关注我们的技艺,也希望广绣缤纷华贵的色彩,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

  承古启今

  文创产业百家争鸣

  本届博览会,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闽江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等多所工美院校展出的师生作品,以国际化的审美、时尚化的外形、年轻态的意趣,让人们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与充沛的活力,也看到中国工美发展的未来——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技艺,持续“减龄”,不断“焕新”,守正创新。

  博览会集中了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及院校、科研机构、特色企业等优势资源,凝聚行业力量,推动传承创新,打造全国性的高端工艺美术展示权威平台。来自全国多所工美专业院校的青年学生设计的新颖作品,呈现了工艺美术与时代文化相承、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创新成果。

创意陶瓷让“新生代”爱上“老非遗”

  陶瓷、缂丝、布艺、漆艺……在文创展区现场,入围的作品涉及众多领域,内容丰富多元。“相比往届,本届大赛主要有多元化、创新性、产业化等特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蒋雍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大赛得到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创作者和广大院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涵盖技艺门类超过30个,生活日用品、IP衍生品、创意礼品、时尚手工艺品、潮玩和非遗文创品等多个品类均有涉猎。本次大赛更加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同时,大赛加强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在传统工艺品中的应用,更注重文创产品与市场和产业的对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工美、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供需衔接

  “以艺会友”下次还来

  本届博览会还为企业用户和消费群体提供便利。展览期间大量优质客商前来参观洽谈,既有行业商会、专业院校、艺术品收藏家、博物馆、创意产业园区、著名旅游景区纪念品采购部门等B端客户,也有各类工美从业人员、文创设计者、艺术品爱好者等C端客户。通过连接大师、院校、企业和市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推动交流互鉴,促进交易消费,让工艺美术振兴发展之路更加宽广通畅。众多展商对此次博览会称赞有佳,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作品、交流技艺、拓展市场的绝佳机会,并表示,“不仅会年年参展,展出面积也将逐年增加”。

  来自青海的唐卡艺人曲智则表示,每届博览会他都参加,作品也受到观众喜爱,不仅现场被抢购,展会结束后还有观众选定题材找他预约创作。

  铸胎掐丝珐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林表示,博览会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更能助力品牌宣传,持续带来合作。

  博览会上订单不断的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敬阳也表示,参加本届博览会让他结交了一批新客户、新朋友,下一届他将更加积极踊跃地参展。

  与此同时,参展观众也对博览会给予高度评价,“看到众多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惊叹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期待明年,下次还来!”

精美瓷器实现从“艺术家”到“百姓家”的无缝衔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