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巾帼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启动仪式举行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日前,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暨首批“巾帼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启动仪式。
在活动现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们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沉浸式感受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张氏面塑、张氏糖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张英英,在活动现场向留学生分发了面团和工具,细心介绍了面塑制作技法,并亲自指导留学生制作面塑。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块小小的面团,经过留学生们的揉、捏、搓、压,栩栩如生的熊猫形象跃然眼前。张氏面塑独特的文化魅力,精湛的制作技艺,让留学生们啧啧称奇,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十分注重普及非遗知识、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以沧州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为依托,建立了武术学院和杂技艺术学院,邀请一批有经验、履历丰富的非遗传承人担任教师,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能的学生。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庆山表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沧州职业教育的龙头,有责任和义务让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接力棒落地生根。为了做好非遗传承的高水平教育工作,学院制订了多项措置,助力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是建基地。在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建立了沧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践中心,组建了沧州市女子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成立了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创立,将为沧州各级各类、各行各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实习、实训、实践平台。二是搭平台。在基地基础上,搭建教中学、学中做、传和承、利和用、保护和发展的非遗传承平台和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平台。学院给首批巾帼非遗传承人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并且聘请首批巾帼非遗传承人为学院特聘教授、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产业导师、专业带头人,目的就是让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领会和承载非遗文化及给社会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志之士提供学和做的机会。三是育人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巾帼艺匠,让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优秀文化传承落地生根。四是服务产业添光彩。把专业建在园区上、产业上、企业上,在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和优势特色专业上增加契合度。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政校行企合作共建,先后成立县域学院,服务渤海新区智能制造与医药化工产业的渤海校区,服务孟村县武术产业发展的孟村学院,服务吴桥县杂技产业的吴桥杂技分院,服务河间市再制造产业的河间学院,服务沧县服装产业的沧东学院,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打造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未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创造更多有力条件,让更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多为学生分享个人创业经历与行业发展前景,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精准对接,让非遗传承之歌唱响在河北大地。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