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物流+送检”模式试水珠宝行业

时间:2019-11-28 14:03:46 来源:消费日报

微信截图_20191128140231.jpg

□ 本报记者 王 洋 文/摄

  珠宝鉴定证书的乱象屡见报端,让珠宝鉴定领域备受关注。11月14日,在中国国际珠宝展上记者发现,“物流+送检”的模式正在珠宝行业中试水,为珠宝鉴定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

  “物流+送检”模式出现

  为珠宝厂商和消费者节省送检时间

  “通过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进入物流送检小程序,实现线上下单,物流取件、送检,再送回的一条龙服务。”在中国国际珠宝展内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展台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顺丰联手推出的一款名为NGTC BJ物流送检微信小程序,消费者可以在小程序(测试版)内输入需要检测的物品的详细信息并选择实验室,填写好寄件人信息和检测(中心)站寄回信息,顺丰将安排专人上门取件,完成这次仅限贵金属在内的珠宝送检服务。

  “以往大家进行珠宝检测,采用的是自送、自取方式,花费大量时间之余,交通、住宿成本也很高。而且送检后,消费者无法实时得知检测进展,还需要亲自前往检测中心领取检测结果,检测过程费时费力。而物流送检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是对现有地域分布、服务模式局限性的一次突破,将有效地帮助广大珠宝厂商和消费者节省送检时间,同时规避送检风险,确保检测服务品质,更加稳固消费者信心。”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梁振杰在谈到开发物流送检小程序的初衷时对记者说道,“现在仅需快速登陆,送检信息线上录入和一键下单三个步骤即可完成一次珠宝送检。”

  此外,记者了解到,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此前也启动了“互联网+珠宝检测”新服务,实现了全国首个集送检下单、检验检测、费用支付、出具证书、货品寄送为一体,贯穿线上线下“检验+物流”的珠宝玉石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体系。

  翡翠玉石标准难以界定

  新模式仅限于贵金银制品的送检

  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春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检验+物流”的模式对于珠宝行业来说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但未来推广方面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珠宝首饰的范围很宽,如果是贵金银制品(包括挂件)采用上述送检模式,它的鉴定证书出具比较方便,因为克重、含量等指标可寻,所以具有可操作性。而珠宝类则不太适合采用这种模式送检,珠宝品类很多,好看的石头均可称为‘宝’,比如翡翠和玉等,但它们的质量标准很难界定,能分A、B货,真的、假的,真实性、客观性难以科学界定。”董春玉告诉记者,“检验+物流”的模式突出了物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理念,对于消费者和产业集群来说,节省了送检时间。

  然而,在采访中,董春玉也表示,目前我国珠宝检测领域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检验检测中心时尽可能选择国家授权的检验检测机构。目前,国内珠宝检测市场开放,符合国家认可的机构和企业也可以进行珠宝鉴定,由于部分不良企业不按国家规定规范化出具证书,因此导致部分证书并不具备可参考性。他建议,消费者在选择珠宝鉴定机构时应认准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轻工业珠宝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它们出具的证书都比较可靠。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