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地出台加快发展保障房相关举措,引发关注。要让保障房有真保障,让好政策发挥好效果,还需要从配套设施、房屋质量、申请门槛等问题入手。
保障房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既然如此,就要下大力气解决配套设施滞后问题,提升保障房的生活便利性。楼房建设交付,住房保障建设并没有完成。此前,在一些城市,由于保障房项目位置偏远,生活不便,出行成本较高,让不少人对其“爱恨交加”,甚至出现保障房空置现象,既没有起到保障效果,又浪费了公共资源。鉴于此,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全面统筹考虑,不应出现“一建了之”或“先盖楼、再完善”的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保障房利润空间较小,个别房地产开发商从各个环节缩减成本,导致部分房屋质量不达标,有些人甚至认为保障房就是劣质房。保障房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房屋质量没有保障,负面影响少不了。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管,让每个保障房项目都能经得起时间检验。
此外,还要进一步拓展保障房覆盖的范围。数据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这些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对较少,买不起房、租不起好房。这其中,保障房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想把好事办好,就需要在保障房申请的户籍要求、工作属性、工作年限、社保缴纳等多个方面降低门槛,让更多人有条件、有机会申请保障房项目。
实际上,相比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保障房的公平分配更为重要。一方面要在制度设计和程序运行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真正做到面向需要保障的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严管重罚;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保障房政策到达率,让更多人了解保障房政策,让所有具备条件的人都有平等机会去申请。
要让更多真正有保障的保障房不断涌现,让买不起房子的居民尽快改善居住条件,还需要相关方面一起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