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福建在线 > 重点聚焦

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开幕式在福建泉州海交馆隆重举行

时间:2025-07-02 11:48:28 来源:消费日报网

7月2日,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开幕式,在福建泉州海交馆伊斯兰馆4楼隆重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郑浩、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肖长培、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黄文捷,阿拉伯艺术家,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泉州市文旅局领导,泉州画院画师代表、市美术界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记者、自媒体达人等近100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福建省泉州市文旅局吕秀家局长主持。

696A3815-opq3775377705_看图王.jpg

福建省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情况。第十三届“艺汇丝路-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活动,于今年6月至7月在福建泉州举行,8名阿拉伯艺术家和2名埃及网红博主深入泉州古城清净寺、清源山老君岩、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石狮洛伽寺、安溪金谷溪岸、永春魁星书院等世遗点、古村落、景点、网红打卡点,开展采风写生和文化交流,体验了泉州美食、民俗风情、茶道香道,参与了南音、高甲戏、掌中木偶戏、白鹤拳、南少林武术等非遗快闪活动。此次活动受到各地媒体争相报道,截止日前,线上线下曝光量超1000万人次;埃及网红博主在埃及等网络发布文化交流活动宣传20多条,海外平台在线浏览超300万。

696A3785-opq3775409722_看图王.jpg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局一级巡视员郑浩在致辞中表示,为进一步深化中阿人文交流,2009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打造“艺汇丝路”品牌,连续邀请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十余年间,180余位阿拉伯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不但和中国艺术家相交相知,也将他们访华期间眼中所见、心中所悟创作成500余件绘画、雕塑、陶瓷作品,成为当代中国与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今年,我们邀请了埃及、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阿曼等国的艺术家访华,来到刺桐城——福建泉州,感受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魅力。泉州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多元的文化景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中阿艺术家们以画笔为媒,深度交流、共同创作,碰撞出绚烂的艺术火花。本次展览汇集了阿拉伯艺术家和泉州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展开了中阿友好对话的新画卷。

696A3798-opq3775390522_看图王.jpg

泉州市政府黄文捷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阿双方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作品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阿拉伯艺术家眼中的泉州,感受中阿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阿拉伯艺术家代表、埃及文化部造型艺术司司长瓦利德·卡努什在发言中说,“此类文化活动是实现文明持久对话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共享,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共识,将分歧降至最低。”“你们在活动筹备中展现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与专业素养,堪称各国学习的典范。谨此向所有接待团队致以诚挚敬意——你们的付出使得十五天的朝夕相处,最终凝结为今日展出的艺术佳作。这些作品清晰展现了阿拉伯艺术家们如何以独特视角诠释中国文化的多元维度,同时保持自身文化根基,创造出见证中阿友谊的永恒瑰宝。”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局、福建省文旅厅、泉州市人民政府出席领导为阿拉伯8位艺术家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和“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牌匾。

696A3684-opq3775388878_看图王.jpg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作品展。作品展展出阿拉伯艺术家、福建泉州画家作品共46件(套),画种有油画、中国画、水彩画、丙烯画、装饰画等。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艺术家和泉州画家20多人共同创作的长达10米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画卷,表达了中阿双方艺术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认同,彰显了中阿双方艺术家向上向善向美的创作理念和价值取向。此次展览,是一次中阿文化交流的成功实践,也是一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成功实践。

696A3669-opq3775300787_看图王.jpg

696A3673-opq3775300833_看图王.jpg

本届“艺汇丝路”活动在福建泉州的成功举行,为阿拉伯艺术家们提供了深度感知中国海丝文化魅力的珍贵机会,让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搭建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艺术活力与文化内涵。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袁和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