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乡村振兴

安徽省金寨县丁埠村:一个红色山村的振兴“密码”

时间:2023-04-19 11:32: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许永军 □单兆伟)谷雨刚过,记者走进位于大别山老区的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的丝绸小镇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对原有的旧民居进行加固改造,观山民宿、观水民宿已初见雏形。旁边的养蚕大棚里,蚕农们正在对大棚进行消毒,迎接5月份即将到来的蚕宝宝们。

微信图片_20230419112436.jpg

  在丁埠村境内的立夏节起义旧址大王庙门前,该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大王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到大王庙接受红色教育的达30万人次,丁埠也因此被确定为红色村。2021年以来,丁埠村立足于“红色村”的实际,倾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如今的丁埠村,“红”得厚重、“绿”得耀眼,“红”“绿”融合的全面振兴之路焕发出勃勃生机。

  因地制宜兴产业,抓住了关键。丁埠立足老区、山区、库区实际,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金色土地资源、古色沉寂资源,大力发展红薯、花生、中药材、葡萄、水蜜桃、车厘子等特色种植,大力发展金寨黑毛猪、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大力发展蚕桑科普研学游、绿水青山生态游、革命旧址红色游等特色文旅,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迎来了产业振兴的曙光。去年,丁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迈入了经济强村的行列。

微信图片_20230419112558.jpg

  匠心独妙融发展,彰显了特色。丁埠坚持把立夏节起义的红色基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绿水青山资源等有机融合,不断创造乡村振兴新路径。利用中组部红色村资金提升立夏节起义旧址红色氛围,建成党建先锋馆,打造蚕桑养殖基地,擦亮红色名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注册红色商标“立夏源”,推出香薯干、粉丝、吊瓜子等特色农产品十余种,在皖影通、大皖有礼等多个线上平台销售。1929年的立夏节起义,共产党人用酒灌醉敌人,不动枪和炮,智取大王庙。丁埠打造的纯粮酒“丁埠1929”,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了新动力。目前,丁埠正在建设红色研学基地,打造精品课程和研学项目。

  鼎力帮扶建设施,补齐了短板。2021年以来,安徽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积极争取多种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把泥水路修成了水泥路,入户水泥路即将实现全覆盖。修建了回湾大桥、潘湾漫水桥、街道停车场,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交通和停车难题。修建了护河堰和生态坝,群众可以在沿河步道上“闲庭信步”、在小河中戏水。打造了网红线路“马丁公路”的入口。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废弃旱厕、猪圈等,整理群众柴火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盘活旧民居、废厂房,打造民宿群、青年旅社等。建设南溪镇红色影院和丁埠村室内电影放映点。

微信图片_20230419112613.jpg

  久久为功抓党建,建强了队伍。每个工作日编发一期《丁埠学习》,设“学在平时”和“乡村振兴”两个栏目,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及时传达乡村振兴相关信息。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乡村振兴一线。倾力打造“第一书记党课”,已经成为丁埠村的一张名片。以后备干部培养为抓手不断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先后培养3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开展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评选,选树身边典型,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组建丁埠村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吸引了机关、高校、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党组织参与,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合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刘坤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