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及如何保障农民权益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开展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从2013年开始,安徽省霍邱县抓住财政部关于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的机遇,以长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平台,开展“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探索实践,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作为新一代留学归来的创业家,新农人王钰对农业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她结合在国外留学期间对互联网的学习和在涉农公司工作的经历,总结提出了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要素聚平台。她观察到农民不会种地、不愿种地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缺服务、赚钱少,主要还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一边是农户及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等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供给,一边是农资生产供应商的产品积压滞销、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服务技术和设备找不到活干。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把农业经营主体的各种需求、服务主体的各种服务、生产资料的供应等信息资源聚集于平台。这样,供需双方就能通过平台有效对接,生产要素就能在平台上聚集、优化、结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和各参与主体的收益。
二是网络通万家。由于互联网和5G技术的深入普及,搭建平台和开发小程序,APP并不是难事。通过这些互联网工具把农业服务主体的服务供给及农资的供应等信息在全程农事服务信息平台上及时发布。另一方面,手机APP可以使农户更便捷与及时的选择服务内容。通过两条渠道,把需求与供给双方在网上有效连接,把千家万户的需求与农业服务主体和农资供应商的供给有效链接贯通。
三是服务重实效。通过调查、搜集、整理,把服务内容和方式在平台上发布,农户及经营主体根据自己需要,任意选取服务内容和方式。在服务内容上,划分为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制成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农产品收储、金融保险6大模块,细化为若干个明细服务项目;在服务方式上,有“保底产量+超收分成”的全托管、某一环节或某一模块的套餐、某一项或几项服务项目的订单等模式。同时,对机械播种、插秧、收割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制定操作规程、服务质量标准,在农机设备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实施作业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达标问题,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农户及经营主体的权益。
四是内容全覆盖。主要体现为“三全”即:全过程服务,为产前的农资集中采购、送货上门,产中的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产后的烘干、收储、销售等,提供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服务。全方位服务,在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及市场信息咨询、种植方案订制、农业保险办理、融资贷款担保、农产品订单种植与销售、农产品与其他商品的物化交易等,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全方位的服务。全时段服务,通过远程专家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专家与基地农户实时互联,及时指导;通过400资讯服务中心,采取400热线、短信彩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24小时服,确保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供给。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服务、农资生产供应、服务平台运行等多方主体,他们之所以能有效组合,靠的是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良种良法等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服务,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平台集中采购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种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减少农资投入量,促进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据“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每亩水稻节本增效160—180元。一方面,通过平台为农技、农技、植保等农业服务主体集中采购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农药、油料等,减少服务支出,就近连片安排服务,减少农机非作业里程,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农业服务主体通过平台能够获得充足的服务订单,减少、农机设备空闲时间,提高技术人员劳动率、农机设备利用率,同时平台还为农机进行改组装,实现一机多用,提高单机使用效率,增加服务量和服务收入。通过一增一减,使农业服务主体净收益增加20%以上。
“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平台,还打通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生产供应主体与农业生产主体、农业服务主体面对面直接销售的通道,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了广告宣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资金占用等营销成本。同时,平台的品牌效应,还为农资供应主体稳定持续扩大市场、増加销量提供了发展空间。
随着“四化同步”发展进程的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农业全程服务”,是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拓展、形式的创新、功能的提升和体系的完善,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平台聚集优化要素组合、打通供需双方通道、链接各参与主体利益,推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立,为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姜海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